卫华集团董事长韩红安:让世界点赞“中国造”-九游官网

你当前的位置:九游官网>非公动态>企业家之声

卫华集团董事长韩红安:让世界点赞“中国造”

发布日期:2018-09-28            信息来源:河南省工商联                   分享到:


  5月18日,我如约来到位于长垣县的卫华集团总部,就改革开放40年河南民营企业发展采访了卫华集团董事长韩红安。

  “30年的不断进取,卫华已经做到了桥门式起重机产销量全国第一,但就目前来看,和世界顶尖水平还有一些差距。卫华的未来是走出去,更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韩红安说。

  穷则思变:发现千亿产业

  谈及父辈创业艰辛,采访中,韩红安几次眼圈泛红。

  韩红安的父亲韩宪保出生于1958年。当时的长垣,老百姓“穿不上棉衣裳,喝不上糊涂汤,娶不上孩子娘”,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使得这个本来就非常拮据的农家,更显得步履维艰。

  为了有口饭吃,韩宪保15岁就辍学,想尽办法讨生活。他先后卖过“米花团”、收购生铁废料、修“千斤顶”等小生意,但都不足以糊口。

  16岁时,小有名气的韩宪保和几个老乡远走哈尔滨。这一去,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开启长垣起重行业萌芽崛起的序幕。

  当时的东北是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拥有苏联引进的各种起重设备。这种用在冶炼、矿山一线的设备,常年历尽高空、高温、高寒,一旦发生故障维修极其困难。当时,这种最难、最苦、最累的维修生计,没人愿意干。

  脑子活、爱钻研的韩宪保发现机会来了,利用敲敲打打维修的机会,弄懂了起重机械的原理,并且依靠维修设备,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

  1988年,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韩宪保拿出了所有积蓄和从亲朋好友那里东挪西凑来的20万元,在村里的3亩地上建起了有6名工人的“新乡市卫华起重机厂”。

  至此,一个改变中国起重行业命运的巨轮缓缓起航。

  盐碱地里长出来中国名牌

  韩宪保当年创业的老厂区——三亩地,如今成了卫华人的创业摇篮和精神圣地。每一年的新人入职,都得到“三亩地”老厂区,汲取能量。

  卫华的能量在哪里?一是对信誉的坚守,二是对产品的执着。

  1988年,在三亩地小厂的外墙上,整整齐齐刷着大标语:“做诚信典范,如有假冒及侵权行为,愿负一切法律责任。”创立伊始,卫华就对信誉作出了承诺。

  韩红安说,30年来,“卫华做到了一不拖欠员工工资,二不拖欠供应商货款,三不拖欠客户交货日期”,卓越的信誉形成了很多商业奇迹:供货商自愿将产品放到卫华仓库里让卫华代为保管,从未发生账物不一情形;供货商宁可利润低点,也愿意与卫华做生意;即使卫华的产品价格比同行业高,客户仍愿跟卫华建立合作关系……

  正是这种商业信誉,从电动葫芦的简单维修,卷筒外罩的制作与销售开始,卫华就踏上了裂变式发展的道路;1996年,投资600余万元位于魏庄镇工业园区的新厂;1998年开始建造起重机生产线,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逐年翻番;2002年在长垣工业区征地500余亩建设新厂区;2004年组建卫华集团有限公司,实现经营管理体制上的重大突破。目前,卫华集团已经成长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

  基业长青的人才队伍

  卫华集团总裁俞有飞谈到十几年前由中国六冶副总经理的岗位上毅然决然加盟卫华时说:“实现人生价值,是我不懈的追求。当年卫华虽然刚刚起步,但我看到了韩总的气魄和胸怀。这么多年和团队一起,改变了中国起重工业的面貌。现在看来,当年的选择是对的。”

  和俞有飞一样,朝着卫华这棵“梧桐树”,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陆续加盟。近年来,卫华仅吸纳和培养的科技研发人员就达600余人,成为全国起重行业最大的科研队伍。

  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带来了累累硕果——起重机电气防摇摆自动定位控制系统、全自动冶金上料桥式起重机国际领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起重机专利数据库,获得各类技术专利621项,居国内同行业首位,还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73项。

  “为加大绿色智能产品的研发,卫华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用于技术创新。”韩红安介绍。

  近年来,卫华围绕产品绿色化发展,率先在国内推广自重更轻、能耗更低的新型系列起重机,综合能耗降低10%-30%;在智能化方面,卫华集团自主研发的精确防摇摆自动定位系统,把摇摆幅度从80厘米降至2毫米以内,成为世界首创。

  韩红安说,父辈的创业,给公司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专注于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让世界点赞中国造。卫华人将不忘初心,精益求精做产品,使卫华真正领军全球。

  新闻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