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一季报解读 | 民企创新动力增强,为江苏经济“添韧性”
发布日期:2022-05-05 信息来源:江苏省工商联 分享到:
民营企业是“稳经济”的生力军,其创新活力,彰显区域经济“韧性”。
翻看江苏一季度经济数据,创新动力持续增强,民营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1~2月规上研究和实验发展营收增长48.7%;民营工业持续增长,一季度规上工业中民营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8.9%;民间投资保持稳增,一季度全省民间投资中制造投资增长20.4%。
“一季度民营经济表现,可以说是给了江苏经济一颗‘定心丸’,这是江苏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的信心所在。”业内专家解读表示,受到复杂国际环境和国内多地疫情影响,江苏民营经济取得“三方面”增长殊为不易,进一步激发创新要素的流动、汇聚,更好地衔接“科教大省”与“制造大省”的资源优势,江苏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困难挑战,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发展。
科技服务业“异军突起”
民企创新“需求旺”
“就这一项技术服务,我们一季度投入了300多万,下一阶段,预计还要再投入几百万,虽然资金量不小,但这是花在刀刃上的钱!”江苏瑞洋安泰新材料科技公司总经理张旭建回望一季度“大手笔”,向记者说道,这算是一笔“科技服务”资金,用于与南工大团队的联合创新,研发一种“生物胶粘制剂”,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制品。虽然当前研发投入不少,但他对这一研发方向非常看好——小到食品袋,大到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的“粘合”都可以用到它,不仅性能好,且更环保。
张旭建粗算了下,这种“高分子粘合剂”市场份额可达到1000多亿,对入局这一产业“蓝海”,他和团队信心坚定。
苏州硒泰克生物科技公司一季度销售额达到380万元,比去年同期只下滑了8%左右。
“对于我们这个40多人的小微企业来说,我对这个业绩已经非常满意了,虽然当前基本都是在线办公,但我始终确保所有人员不降薪!”企业董事长韩峰翻开一季度“账本”,除了员工薪酬外,占大头的算是“科技服务”项目,比如试剂检测等支出近70万元。虽然花费不少,但利用园区的公共平台设备“随检随测”,及时性、准确性都能得到保障,“这将我们的研发效率提升了40%。”韩峰相信,挺过当下的“非常时刻”,待疫情好转、市场复苏后,新药研发能取得阶段性“告捷”,资金链会快速畅通起来。
行业领域关键技术、新药研发关键环节……从“科技服务”的支出中,不难看出中小微民企锚定创新的决心与信心——它们已成为提升产业链体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的“关键力量”,也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主力军”,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一季度数据显示,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1—2月规上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8.7%、30%;其中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分别增长38.6%、70.7%,生物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分别增长29.7%、50.7%。
从事科技咨询服务的镇江交广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建强,对于江苏“科技服务”一季度的“异军突起”并不感到非常意外,他提到,目前江苏项目职业经理人在册的达3000多人,其中包括财务、法律、风险评估、政策指导、技术转让等方面的人才、专家,这一支专业队伍,为江苏激发创新,嫁接技术发挥了桥梁作用,“尤其是中小微民企,几乎每一项创新投入的背后,都伴随有科技服务的‘护航’,项目经理人会帮助企业分析风险、计算产出比,厘清技术专利后的法律问题,有这个基础在,江苏中小企业才敢更笃定、更大胆地进行创新投入。”
“当前,我们一方面应清醒地看到困难挑战,不可掉以轻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多年来,江苏创新持续奔涌‘积攒’下来的‘后劲’,这将凝聚成为江苏稳健发展的强大动力。”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表示,一季度情况显示,江苏民营经济“脱虚向实”明显,特别是各类生产要素向科技创新一线流动加速,科技创新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这也为我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科技服务业主动担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生力军,对冲了传统服务业的风险,使得我省新经济的发展更具韧性。”
智转数改“步伐稳健”
大块头“显活力”
原材料上涨、转型压力、疫情反复……作为江苏经济的重要底色,民营规上工业“块头大”、责任重,牵一发动全身,直面的风险挑战更不容小觑。
细看第一季度数据,它们却为江苏经济的“稳”贡献了“坚韧力量”——一季度民营工业较快增长,规上工业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比全部规上工业快2.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9.5%,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重重困难挑战下,规上民企如何顶住压力,冲出重围?采访中记者发现江苏不少传统民企,正积极躬身“智转数改”,更加“灵活”地化危为机,显现出发展活力。
“在纺织原材料上涨的大背景下,我们从‘数字化流水线’上寻觅到‘降成本’、‘增活力’的新空间。”阳光纺织集团副总经理赵维强告诉记者,当前,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6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3.5%。目前,最主要的纺纱、织造工序已改造成高效物联网智能生产流水线,通过技术设备升级改造、工艺流程再造,“充分将绿色生态体系充分融入生产全过程,实现了高效能、低能耗,产量提升30%,人工节省50%,能耗节约20%,为全年的稳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规划精品钢铁产能2000万吨,一季度,中天钢铁集团“戴着口罩忙生产”,一片“钢铁森林”正在大通州湾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目前,上百名工人奋战在项目一线,我们全力以赴保进度、促达产,但同时更要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集团总经理董力源表示,近年来,推动“智转数改”企业持续投入,尤其在今年一季度,尤其感受到“智慧系统”为企业率先复工复产,实现季度目标带来的关键作用,“企业研发上线的全域‘无疫’智慧系统,可以对提货运输车辆、临时访客人员进出厂,员工健康情况进行管控管理,近一个月来,平台已累计管控客户提货运输车辆24529辆,外来人员管控2554人次。”
“尤其是民营规上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具有广阔潜力,一方面要强化大中小企业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集群集聚,另一方面,要引导更多企业‘智转数改’,坚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支持民企创新,去年江苏安排超10亿元资金,支持58家民企进行项目攻关,盛虹集团、江苏华进2家民企牵头,成功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今年,江苏鼓励创新的力度‘只增不减’,更将全力为民企创新给予资金支持、政策护航,助力民企‘稳步前行’。”
政策春风“持续吹拂”
民间投资“增信心”
民间投资“有胆魄”,区域经济就“有底气”,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定,对区域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都有着非凡意义。承压之下,江苏一季度民间投资信心仍然充足,数据显示,全省民间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1%,实现“稳增长”。
“我们全力护航,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创造,尤其疫情冲击下,我们的政策和服务都要及时跟上去!”惠山经开区招商部门负责人有感而发。据悉,为推动今年无锡首个百亿项目“吉利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顺利启动,从今年1月起,吉利团队、无锡市、惠山区政府建立工作专班,紧密配合,携手“奔跑”。物资运输、手续审批、政策服务……一系列事项“加速办”,一条“绿色通道”在5天内打通,用4艘船运输的300多吨管桩很快运到工地,在预计开工前3天,“稳稳”打下第一根桩。
“这让我们对‘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目标的达成充满信心。”项目团队负责王瑞平说,按照当前的进度,今年底首批产品一定能生产并交付给客户。据企业的未来规划,将形成年产60万台套新能源乘用车动力总成,也将为无锡,为江苏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注入动力、增添活力。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副院长田志刚解读表示,江苏民间投资的“稳”,总结来说得益于三大举措:市场主导下江苏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培育、江苏强有力的投融资政策保障体系,以及民间投资高质量政策的落地。他认为,从长周期看,民间投资稳定增长还将激发“三大效应”:首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有利于制造业、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提升整体经济的韧性和社会抗风险能力;此外,有利于资本、技术、人才等元素的聚合,助推全方位创新创业时代的来临。
田志刚建议,未来,江苏还应继续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隐形壁垒”,降低民间投资成本,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增长动力,做好政策引导,营造市场环境,为民间投资全面赋能;相关部门特别要打好助企纾困等“稳增长”的组合拳,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确保江苏经济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