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区 民营企业在行动-九游官网

你当前的位置:九游官网>各地工商联>青海>非公动态

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区 民营企业在行动

发布日期:2016-09-19            信息来源:青海省工商联                   分享到:


   

积极投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成绩斐然

由于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低,非公有制经济发育程度极低,企业做好生产经营工作,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就是对创建工作最有力的支持。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等重大经营决策时,根据所涉产业和行业特点,积极在我省民族地区投资兴业,有力推动民族地区农业、特色产业、矿产冶金产业逐步做强做大,提升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双赢。如,青海平兴建设集团以“修广厦千万间、促民族大团结”为宗旨,积极在海东地区投资发展房地产、工程建设、天然气开发利用等产业,成为海东地区纳税大户,最高纳税额达4052万元;青海省奥凯煤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 3949.52万元在海北州刚察县建成青海中瑞奥凯洗煤储运有限责任公司,年最大产能达到120万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企业努力在民族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通过投资、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如,青海成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投资额1.3亿元,成立青海成达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000亩土地流转,在乐都县实施“万头三元牛养殖项目”,实现了从建筑企业向绿色规模养殖业的转型;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从初期的青海新路环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到青海洁神食品垃圾处理产业有限公司,深入性的对环保环卫产业进行了拓展,实现了环保环卫机械制造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及延伸。如今的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经过两次转型,公司已由一家生态破坏型企业成功转型为资源节约型企业,由装备制造业转型为环保业,由资源节约利用转为可持续发展企业。

促进民族地区民生改善,不遗余力

各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以“惠民生、办实事”为主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从促进民族地区就业创业、卫生医疗、捐资助学、救灾等方面加大民族地区扶贫帮困力度,为民族地区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促进民族地区劳动力就业。各企业以其自身对劳动力要求的特点,为劳动技能、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民族地区的下岗职工、农民工提供了丰富的、大量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摆脱了贫困,实现自我发展。如,青海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海南州河西镇江仓麻村建立养殖规模达5000头的青藏高原荷斯坦奶牛繁育基地,并招聘当地贫困户到牛场务工,助其脱贫,扶贫效果十分明显;青海莱麦丹工商贸集团投资兴建的青藏民族城是一家集加工、零售为一体的小商品市场,解决了大批少数民族的待业人员就业,其中不少商户是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而搬迁的牧民。

各企业还积极参与“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和“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活动,重点面向民族地区招聘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重点安置贫困地区、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在“2014年青海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上,全省共组织专场招聘会51场,有2360家民营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岗位信息数28500(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数9800),签订就业(意向)协议8700(高校毕业生3800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4610人,就业困难人员290)

二是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帮扶山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如,青海天麒置业有限公司向联点帮扶的三个民族村投入帮扶资金31万余元,为“党政军企共建”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修建办公场所和村级文化中心,投入资金84万元,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青海天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湟源县中中乡口子村结对帮扶后,共投入资金220万元,帮助该村经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

三是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慈善捐款、助残济困、捐资助学、公益事业、抗震救灾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此类事例不胜枚举,最突出的有:青海省江河源投资集团公司自2008年到2013年年间,加大了对青南牧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扶贫捐助力度,累计捐款140多万;青海健翔集团捐资30万元在海南州修建一所幼儿园,让牧区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青海中堃矿业有限公司捐资280万元为我省藏区修路,捐资56万元修建乡村小学等等。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非公有制企业中少数民族员工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各企业虽在用工方式、劳工规模上存有差异,但都高度重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把员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把关爱员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采取多项措施推动此项工作。一是依法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在员工招聘、提职任用等方面,一视同仁,杜绝民族歧视。同时,积极发挥职代会的作用,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认真履行集体合同制度,不断提升企业民主管理水平;二是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及正常调整机制,并采取加薪、年薪制、经营者持股等酬薪激励方式,激发了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三是按时足额缴纳员工的社会保险,重视少数民族员工的选拔培养,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努力使员工在企业里长工资、长本事、长品德、长幸福指数。如,青海省江河源投资集团公司凝聚各民族职工力量,着力建设让员工快乐工作、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富裕的“幸福企业”,出资700万元承诺2014年为职工做10件实事,深得员工拥护,有力推动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为在企业中营造互助友爱氛围,确保员工健康平安生活,许多企业根据经济实力,创建了扶贫救助基金会。如青海省奥凯煤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奥凯家基金 ”,青海金佰川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建立“金佰川鞋业爱心济困基金会 ”,有效缓解了部分困难员工家庭的燃眉之急,为广大员工提供了一道生活保障线,让员工们感受了企业的人文关怀。

  新闻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