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
今天的会议形式很特殊,内容很重要。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大家交流了学习体会,介绍了企业复工复产进展情况,还谈了对当前形势和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研究室、办公厅要认真梳理,通过适当形式报送中央有关部门;其中一些重要的政策建议,我们也会在今后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调研协商会上予以反映。下面,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把握当前形势,推动企业发展,我谈3点意见。
一、科学研判形势,充分估计风险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判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时,用了两个“前所未有”:一是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二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充分说明了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1.国际疫情还可能持续蔓延。截至北京时间4月28日,疫情已蔓延海外21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超过297万例,死亡病例超过20万。世卫组织发出警告,病毒将长期存在,大部分国家仍处于流行初期。许多专家认为,主要疫情国家的“峰值”尚未到来,个别国家还有潜在的疫情失控风险,影响和冲击还会进一步加深加大。
2.世界经济还可能继续下行。从某种程度上讲,全球疫情变化决定着国际经济走势。目前,国际疫情蔓延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巨幅震荡,美股短时间内多次熔断,近期国际原油期货跌至负值,都属于“史上罕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下降到-3%(此前预期为3.3%);世贸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至32%。可以说,世界经济深度下行已是大概率事件。
3.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会变得更加复杂。受疫情蔓延、经贸摩擦及疫情导致的国际市场萎缩等叠加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和谐因素进一步增多。很多国家出于抗疫需要,经济活动近乎停滞,国际市场低迷,出口订单减少,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遭受极大考验。一些西方国家拿疫情做幌子,试图全方位地孤立、围堵我们,在外交、金融、科技、贸易等领域对我持续施压。从国内看,出口受阻、消费低迷、投资不足,三驾马车同时乏力,必然带来经济全面降速。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季度增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我国全年经济增长为1.2%,国内一些专家也认为不会超过3%。可以说,今年要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将十分艰巨。
4.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将进一步加大。这次疫情对民营企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从近期调查和企业反映情况看,疫情冲击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有可能持续较长一段时期。餐饮住宿、文旅、影视、外贸等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大企业,以及大量中小微企业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一些企业关门倒闭,更多的企业现金流会更加紧张,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下岗失业人口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下降,会通过消费市场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应地也会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和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8.8%。可以预见,今年后半段时间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还将持续加大。
5.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将更加复杂。从历史上看,每当经济出现波动,都是各种陈词滥调泛起的时候。疫情发生以来,关于基本经济制度、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议论又多了起来,舆论场上出现了一些不理性、不客观的声音。有的借国有医院在抗疫中的作用,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事,否定发展民营经济;有的不顾民营医院参与抗疫的实际情况,上纲上线,全盘否定民间投资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取向;有的片面夸大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味唱衰,恶意做空。
面对这些风险和困难,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未雨绸缪,周密准备,带领自己的企业克服困难,走出困境,也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团结和影响身边的民营经济人士,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共同奋斗,共克时艰。
二、坚定发展信心,善于抢抓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越是在低谷的时候,越要看到希望;越是在关键的时候,越要抢抓机遇。
1.国内疫情防控向好的时间机遇。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可以说,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防控疫情措施有力、效果很好,综合国力经受住了“压力测试”,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也为我们加快复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尽管疫情影响下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产业全球布局会重新洗牌,但是全球化趋势不会就此终结。一些旧的机遇依然存在,新的机遇不断显现,在新一轮产业链重构中,我们有机会作一些提前布局。疫情引发世界性的股市振荡、油价下跌和经济衰退,给海外投资并购提供一些选择机会;国外疫情持续蔓延,防疫物资、医疗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大,对我们医疗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也是机会。
2.数字化赋能的企业转型机遇。据工信部数据,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3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疫情发生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增长迅速,一些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在危机下实现了逆势增长。比如,一些企业探索出无人配送、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直播卖货等新业态,一些企业入住“云”端,开发出了基于平台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打造出“云”上产业链。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将会提档加速,更多的企业会享受到数字化红利。
3.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蕴藏的市场潜力机遇。发展最终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居民收入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疫情下“掌上经济”“宅经济”热度不减,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等个人和家庭生活方式、身体健康、教育培训、生态环境等生活质量的追求没有变,疫情缓解后消费补偿和升级的潜力非常大。当下一个最直接的市场机遇,就在健康领域。一方面,维护个人健康的需求会成为一轮新的消费热点。比如,带新风功能、具有消毒灭菌功能的家电产品将更受消费者青睐,健康基础设施、医疗产品、医护人员培养等领域需求将会增多。另一方面,疫情推动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科学处理城市污水、下水道消毒、生鲜市场提质改造等,料将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趋于正常状态,14亿人的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文化、体育、养老、家政等领域的高质量服务消费潜在空间巨大,资源再生产品、环保产品、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生产领域都将会迎来更大的机遇。
4.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系列政策机遇。疫情以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促进经济恢复、支持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据不完全统计,10个部委出台涉企政策近30个,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跟进,出台配套政策。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又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中小企业政策、税费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举措。这些政策既有救企业的临时性帮扶政策,还有更多着眼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长期战略性政策,比如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方面,国家进一步深化各领域改革,释放出了积极信号,必将培育出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在一定意义上,疫情在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渡过难关的企业,必然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多市场,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机遇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则是主观的、能动的,考验着民营企业家的智慧和胆识。民营企业家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机遇的“时”转化成克服疫情影响、推动企业发展的“势”。
三、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担当奉献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了“一个大局”“一项战略”“四个坚持”“六保”任务(稳是大局;扩大内需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是中央对全国的总体部署,也是对广大民营企业的明确要求。广大民营企业家,尤其是工商联的副主席、副会长,要发挥表率作用,把讲政治、讲担当、讲奉献落到个人行动上,落到企业发展上,做到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我们就去贯彻什么、落实什么。
1.带头稳岗促就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就业是民生的基础。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都排在首要位置。从全国形势来看,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是尚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情况,就业形势总体相对平稳,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9%,25到59岁人群调查失业率5.4%。随着大学生毕业季到来,加之有效需求不足,企业订单减少,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我们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看待稳岗问题,通过加强培训、灵活用工等方式,争取不降薪、少降薪,努力不裁员、少裁员,为党和政府分忧。要加强对湖北的支持,助力湖北做好援企稳岗保民生。要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助力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带头稳链保安全。近年来,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通过制定规划、调整政策、国家立法等方式确保本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美国更是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次疫情中出现的医疗物资短缺现象,更加凸显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和稳定的重要性。近期,美国、日本有人呼吁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撤离回国,政府解决搬家费用,这一动向值得警惕。我们在进行产业全球布局时,既要考虑比较优势、经济效益,又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哪些可以走出去、哪些该留在国内要总体规划、通盘设计。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供应链风险应对机制,构建安全、弹性、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携手走出困境。
3.带头稳经营防风险。对于企业来说,稳定的资金链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有些大企业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疫情发生以来,又有不少房企、车企、餐饮企业曝出资金链紧张问题。中央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从减税降费、延期还本付息、优惠利率贷款、减缓社保费等方面,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但要看到,有些企业的资金链紧张问题不是一时产生的,这次叠加疫情影响,风险和隐患会更加突出。我们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投资决策既要寄希望最好的结果,又要从最坏结果处做好准备,加强企业的风险管控,确保重大风险可控。要重点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储备必要的流动资金,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4.带头遵法守底线。疫情发生以来,个别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哄抬市价,这些不法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自身也受到了严厉惩罚。遵规守法是对企业最大的保护,一定要严把质量关,诚信守法搞经营。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密做好企业内部防护,防止疫情反弹,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企业在实施对外抗疫援助和防疫物资出口时,更要严把质量关,维护企业形象,维护我国国际声誉。要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有关规定,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不信谣、不传谣,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客观反映诉求、表达观点。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工商联迅速行动,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做了大量工作,汪洋主席、尤权部长都给予高度肯定。其中,各位副主席副会长企业发挥了重要带头作用。国务院医疗防控物资重点保障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0%以上,在座多家企业都收到了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相关工作组的感谢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1万多家民营企业通过捐款捐物、设立基金等方式捐赠500多亿元,其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和执常委企业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调研,跟踪了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反映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同时,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现有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广大民营企业更多更好享受政策红利,增强政策获得感,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战胜疫情,实现健康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