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自治州-九游官网

你当前的位置:九游官网>组织机构>内设机构>扶贫与社会服务部>工作活动专题>光彩事业临夏行

临夏回族自治州

发布日期:2019-04-16            信息来源:扶贫部                   分享到:


  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11月,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处4636米,最低处1563米,年平均气温7.3℃,无霜期152天,年平均降雨量501.3毫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州辖1市7县、124个乡镇、7个街道办、1149个行政村,总人口220万,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

  2018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55.35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88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2亿元,同比下降8.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7元,同比增长9.9%(增速居全省首位,但收入位列全省倒数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4元,同比增长7.5%。2012年底全州8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市),有649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412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3万人,贫困发生率42.2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2017年临夏市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全州实现160个贫困村脱贫退出、11.22万人脱贫,贫困人口下降到16.38万人,五年内累计减贫56.9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97%、下降33.23个百分点。临夏州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区位优势明显。临夏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临夏紧靠兰州、毗邻藏区,属兰州1小时经济圈,是内地连接藏区的重要经济通道,目前在西藏、青海、四川等藏区经商务工的临夏人30多万人,成为藏区与内地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文化悠久。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先民居住,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因出土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彩陶王”,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自秦汉以来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称河州。文化资源禀赋独特,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的发源地,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临夏砖雕、河州贤孝、保安腰刀煅制技艺、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五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命名为“中国砖雕文化之乡”。

  ——生态地位重要。临夏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北入境贯穿临夏北部、流长103公里,境内有黄河一级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河,三级以上支流30多条,著名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电站库区均在州内,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保护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对于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旅游资源富集。临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8.1℃,无霜期174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青水秀、生态良好,州内山地、湖泊、河谷、草原等地貌类型齐全,共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07处,其中国家级5处,既有太子山、“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大墩峡等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又有炳灵寺石窟、齐家文化、八坊十三巷等绚丽多彩的文化名片,和政古动物化石的数量、品种、规模和完整程度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临夏是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中国西部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18年全州接待游客20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39亿元。

  除以上基本州情,临夏还具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

  这是总书记牵挂的地方。临夏州作为“三区三州”之一,受到党中央的特别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肃视察调研,亲临东乡县布楞沟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亲切叮嘱“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要求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临夏的各族群众,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到临夏。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专题研究临夏等“三区三州”脱贫攻坚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也先后四次到临夏调研扶贫开发工作(三次到积石山县,临夏州八个县中去了六个县)。用汪洋主席的话来说,临夏州是在中央挂了专家门诊号的。

  这是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地方。多年来,临夏州各族干部群众坚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高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旗帜,扎实开展丰富多样、主题突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全社会营造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入人心,经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2016年临夏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这是富有绚丽色彩的地方。临夏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1949年王震将军率领大军从临夏抢渡黄河进军青海和新疆;上世纪60年代,胡锦涛同志参与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走访的布楞沟村马麦志家,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所有这些,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临夏生态环境良好,地绿天蓝水清,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举办牡丹文化旅游节、临夏国际美食民族用品博览会暨全国名优风味小吃大奖赛,多次承办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和中华龙舟大赛,吸引了八方游客来临夏旅游。临夏多民族聚居,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特别是临夏清真美食享誉全国,东乡手抓、牛羊肉、乳制品、油炸食品等广受赞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也受到欢迎。

  这是见证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地方。临夏州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截至2018年底,全州还有贫困人口16.38万人,到2020年如期实现减贫目标,每年要脱贫8万人以上。虽然任务艰巨,但是使命光荣。临夏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事关全国脱贫大计,事关全国全面小康大业,临夏脱贫在全国具有典型和标杆意义。

  新闻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