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案例材料-九游官网

你当前的位置:九游官网>组织机构>内设机构>扶贫与社会服务部>工作活动专题>服务民企 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案例材料

发布日期:2019-07-15            信息来源:扶贫部                   分享到:




  复星医药集团作为一家拥有多生产基地的集团公司,始终以“坚持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防污染、积极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多样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区”环境保护方针,积极响应国家生态环境部提出的蓝天保卫战号召,在2018年,更高要求、更严格、更细致地加强成员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加快对现有环保治理设施的升级换代,以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坚决杜绝运营中的重大环保事件和ehs 违规事件的发生。

  同时在新建项目的环保管理方面,复星医药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验收制度,在新项目启动、建设、运营等各个阶段均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环保政策要求,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并同时投产使用。在对新项目优先考虑应用及引进污染减排治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集团鼓励各成员企业采用各种环境友好型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推进各类环境改善项目的实施,通过工艺优化和源头控制等清洁生产措施,推广 ehs 管理体系和精益管理的工具,以优化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积极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环境持续改善目标。


  针对企业运营中可能存在的突发环境事件,集团各成员企业制定环境综合应急预案及环境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内外部专家评审,并针对环境应急预案组织定期及不定期专项演练,强化环保应急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不断提高环境应急事故处置能力,增强环境应急响应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污染物排放与控制


  2018年,复星医药继续加大对各成员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和工业废弃物(一般废弃物& 危险废弃物)的内控力度,确保持续稳定地满足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并且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污染防治设施同步启动建设和运行,确保因新建项目所带来的污染物排量增幅最小化,以兑现企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1)污水管理


  2017年水污染数据相比,2018年复星医药集团污水排放总量上涨 249,288 吨(比例3.4%),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上涨5.5 吨(比例0.7%),氨氮年排放总量下降232.3 吨(比例47.8%)。因成员企业gland pharma 和恒生医院并表口径的差异,这两家2018 年较上一报表期并表污水排量增加387,391 吨,并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增加15.5 吨。


  2018年内,集团污水均纳入所在园区指定的污水管网系统,无污水直排地表水体的情况。在管理上一方面严控成员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和持续达标排放,另一方面针对污水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的成员企业,积极追加污水处理设施的硬件投入,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或者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成员企业万邦医药、药友制药、桂林南药、洞庭药业、钟吾医院等均在2018年对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上5 家企业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后,较2017 年合计减少了化学需氧量(cod)约4.5 吨。成员企业新生源在园区污水厂氨氮纳管排放标准提升后,重新优化了企业内部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提高了氨氮去除能力,由此估算减少了氨氮排放量为230 吨。


  2)大气排放


  2017年大气污染数据相比,2018年复星医药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增加11.92 吨,同比增长5.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增加33.53 吨,同比增长13.7%,颗粒物排放总量增加2.71 吨,同比增长6.6%,增量主要来自于成员企业新生源的增产,其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分别增加了22.73 吨、39.16 吨和3.56 吨。2018 年随着国家《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各地方环保部门也陆续出台vocs 减排制度和标准,尤其是针对制药行业在排放源头收集、处理工艺选择、排放标准和排放因子等方面都做了特别规定。集团下属制药板块各成员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及地区环保部门要求,推进各成员企业的vocs 治理工程及相应环保设施的安装项目,下属成员企业中万邦金桥、朝晖药业、桂林南药、洞庭药业和新生源等多家企业均加快与市场上成熟的vocs 工程方接洽,开始启动或建设vocs 减排与治理设施,各成员企业在vocs减排项目上又新增3,700 万元设备工程投入。2018年,集团以有组织排放方式外排的非甲烷总烃的年排放量为18.11 吨,此数据为集团首次对外披露。


  3)固废管理


  2018年复星医药境内企业固废总量为85,796.6 吨,较2017 年减少了3,171 吨(下降比例3.6%)。2018 年固废中危废总量为2,683 吨,处理方式中2,538.6 吨进行焚烧处置,28.7 吨进行填埋处置,以及115.9 吨为其他(含贮存待处理)处置方式。


  工业固体废弃物中有72,690 吨废弃物作资源化再利用,委托第三方资质单位进行合规处置及再利用,包括回用动物胰脏渣、煤渣和中药滤渣,资源化再利用占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的93.6%


  2018年集团产生的一般工业废物中的包装材料,部分成员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协商回收利用,减少了向环境的排放,其余由当地环卫统一处理。对于危险废弃物,集团各成员企业都按照法规要求,进行申报、审批、转移和处置,处置单位均为有资质的供应商。


  环保费用投入


  为有效控制复星医药集团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物,降低或改善对环境的影响,规范企业的环保运营管理,集团2018 年累计环保投入15,952.1 万元,较2017 年增加1.17 倍,其中环保设施投入6,111.7 万元,较2017 年增加0.14 倍,主要集中在vocs*治理设施、污水治理设施、恶臭气体治理设施等方面;环保运营维护投入9,840.4 万元,较2017 年增加3.9 倍,主要集中在环保设施的运行、环境检测、评价咨询等方面,其中vocs 设施运行投入超过2,000 万元。


  关于环保费用投入划分原则,环保设施投入是指针对污染治理设施的新建及升级改造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污水和大气的相关治理设施。环保设施运行费用包括确保已有的各类环保设施正常有效运行所需要的费用,以及环保管理体系运行中所涉及的各类费用,如环保检测评价费用、废弃物处理费用、人员培训等费用。


  资源使用


  复星医药集团始终秉承对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坚持以消耗最小的社会资源换取最大化的产品产出为原则,并且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自然资源、节约社会资源,不以牺牲社会和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短期的企业利益,全力确保在企业经营的全价值链中实现与环境的友好和谐相处。


  1)能源的使用


  与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能源以电能为主,同时辅以天然气、外购蒸汽、原煤、柴油及汽油等各类能源形式,暂未使用生物燃料等能源。2018 年,集团综合能耗7,753,262gj, 较2017 年增加 1,256,579gj,上涨比例19.3%。综合能耗强度3.11gj/ 万元产值,较2017 年下降0.4gj/ 万元产值。


  2)水资源的使用


  2018 年,复星医药集团总耗水量9,959,415立方米,较2017 年上涨 443,718 立方米,上涨比例4.7%。主要为集团新扩增企业及部分企业产能增加所致。耗水强度3.99 立方米/万元产值,较2017 年下降22.4%。集团所用水资源均来源于当地市政供水,消耗途径主要包括:生产制造、经营服务、医疗服务及生活用水等。同时,集团高度重视水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各成员企业积极采取各类节水措施,除感应水龙头、节能水嘴等节水器具的改装外,还包括中水回用、浓水回用、冷凝水回用、优化生产清洗工艺、增加冷冻水机组等节水技术的应用,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与使用,节水降本增效持续改善。


  2018 年,复星医药集团节水总量178,704 立方米,占全年总耗水量的1.79%


  3)包装材料的使用


  复星医药集团在产品制造、运输和销售环节中,在医疗服务提供过程中,直接和/ 或间接地消耗了各类包装材料,依据包材属性及集团实际消耗数量,排在前三的包装材料主要包括纸质类(纸箱、药品纸盒、说明书)、玻璃类(西林瓶、安瓶)和塑料类(pvc 硬片、聚乙烯瓶、编织袋),另外在医院中各种塑料包装袋(药品、ct 等)也占了较大比重。


  在用的各类包材中除了因涉及药物产品不能循环使用的包材外, 复星医药坚持“源头控制、优化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的原则, 积极推进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工作,一方面从产品包装源头介入,减少过渡包装和不必要包装,另一方面对于来料拆包产生的包材做分类管理,部分可回收包材做内循环使用,多项措施同时推进以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部分成员企业通过与上下游客户的合作,采用物料周转箱代替一次性物料箱,减少物料运输环节周转箱的损耗。



  新闻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