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成对非投资生力军 浙商瞄准非洲市场
发布日期:2018-09-07 信息来源:浙商网 分享到:
6日上午,中非民营经济合作高峰论坛在杭州开幕,来自远方的非洲客人向在场嘉宾、尤其是浙商抛出橄榄枝,在场浙企也从各自行业领域表达了对非洲市场的判断与期待。
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建沂预测非洲信息产品市场将达千亿美元,表态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商会愿为中非工业化进程的桥梁和纽带;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与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认为“中国经验”能为非洲提供成熟九游官网的解决方案,非洲市场将成浙企新机遇;同时,有“埃塞工业之父”之称的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提示,中国企业家应用长远眼光深挖非洲市场。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的分论坛之一,首届中非民营经济合作高峰论坛旨在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中非企业间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平台,促进中非企业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塞内加尔总统和冈比亚总统特别顾问苏拉:义乌实现我的中国梦
“义乌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的中国家乡。”
有着黑皮肤的苏拉,一张嘴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眼前的这幅景象让现场听众颇有“音画不同步”的错觉。
这位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1年的塞内加尔人称,义乌是他的“第二故乡”。2007年踏上中国的土地,苏拉便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魅力,尤其浙江的经济创业活力,感染着这位远方的青年,促使他在义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在义乌的经济文化氛围下,我创立了一个专注非洲进出口的贸易公司,如今生意不错。”苏拉甚至熟练地引用了中国谚语表达他对中国的感谢,“喝水不忘挖井人,在义乌,我实现了我的中国梦。”
如今,苏拉不仅仅是义乌市科瑞丝通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十多年在中国的创业经历更让他成为塞内加尔总统和冈比亚总统的特别顾问。
这位脚跨两个大陆的创业者建议赴非投资的中国企业家,要学会融入非洲社会,用真诚务实的心方能赢得非洲市场。
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建沂:抱团发展 拥抱机遇 非洲与浙江有天然互补性
“非洲大陆的工业化和浙江制造的转型升级有着天然的互补性和高度的契合性。”
作为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王建沂表示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商会愿意成为中非工业化过程当中的桥梁和纽带。在他看来,将浙江的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三者融合,对当前非洲大陆的工业化是较为恰当的选择。
同时,王建沂认为民营企业在选择“走进非洲”的形式中,应 “抱团发展、集聚发展”,通过境外合作园区的建设,采用产业链的有序形式“抱团出海”,而非分散、碎片化的单兵作战模式。
在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的身份之外,王建沂还是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富通集团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在肯尼亚、尼日利亚、塞舌尔、安哥拉等非洲多个国家,富通集团的产品和系统广泛应用于电信网络、电力传输网络、汽车、家电、移动终端和家庭等。
如今的非洲,信息经济蓄势待发,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与互联互通成为迫切需求。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在王建沂的眼中,亦是千舟竞发的信息产品市场。
“非洲的信息化刚刚开始,我们中国企业具备了在非洲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条件和能力,产品可谓是物美价廉。我们预测未来15年到20年左右的时间,在非洲的光缆会铺设约15万公里,这将会带来千亿美元的信息产品市场。”
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用长远眼光看待非洲市场
有着“埃塞工业之父”之称的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对中国传统优势产能在非洲大陆的运营可谓颇具心得。在埃塞俄比亚,广东企业华坚集团被誉为“中国产能出海最成功案例”,不仅为埃塞俄比亚成功创汇,每年产值超过3000万美元,让埃塞生产的女鞋远销美国,还为当地提供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为推进中非合作贡献了重要力量。
2012年在埃塞俄比亚设厂投产的华坚集团,如今已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鞋类出口企业,并使得当地皮革品出口增长了57%。2017年9月,埃塞俄比亚政府授予了张华荣“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的荣誉称号。
“中国企业家到非洲去,一定有着美好的未来。”同时,在今天的论坛上张华荣还提醒道,赴非企业家要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非洲市场,在长期的锤炼中与非洲当地磨合,以解决双方在知识结构、投资观点方面的差异。他同时期望非洲当地政府多多与中方人员交流,打破观念隔阂,实现思维的共融共通。
民企成对非投资生力军 浙企看好非洲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民营企业对非投资快速增长。根据中非民间商会提供的信息,目前整个非洲大陆的中资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其中约90%都是民营企业。
民企已逐渐成为对非投资的生力军。
在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提出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其中包含实施健康卫生行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在今日的论坛期间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当前非洲国家面对着中国曾遭遇的医疗健康问题,中国医药企业在此方面将大有可为。
胡季强告诉记者,康恩贝生产的小小一瓶风油精,在非洲大陆销售额达到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可见非洲大陆对医疗的需求。
除了医药领域,浙企还看好非洲大陆的数字经济与信息基础设施市场。
从2015年至今,大华股份已经在南非、肯尼亚、突尼斯、摩洛哥陆续设立了4家子公司,并计划继续在津巴布韦和阿尔及利亚设立办事处,为非洲大陆提供先进的智慧城市方案。
“中国、尤其是浙江,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华股份也在上百个城市实施了智慧物联的九游官网的解决方案。我认为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非洲大陆实现智慧城市的落地。”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在今日中非民营经济合作高峰论坛的平行论坛“民间资本推动中非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中表示,如今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且发展至较高水平,中国视频安防企业多年摸索沉淀的经验正适用于开拓非洲市场。
就在今年4月份,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造访大华股份,他抛出橄榄枝,邀请大华股份为津巴布韦设计智慧城市顶层方案。
2006年起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水泥、房地产项目投资的浙江红狐实业有限公司在当地已颇具名声;擅长在海外建设工业园的浙企华立集团正在加快谋划非洲工业园;正泰电气在刚果金的120kv gis电站新建项目即将于2018年年底完工,位于肯尼亚的办事处正将电抗器、断路器等电力装备正源源不断地送抵非洲大陆……
浙江在线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经省商务厅核准或备案的在非浙商企业超过532家。浙江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合作开发和制造业发展,投资领域不断扩展,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已形成以批发零售业、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投资布局,安保、物流等配套服务业也开始走入非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