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企业出现明显困难,亟盼政策支持! 并购公会关于疫情对企业影响的调查报告发布
发布日期:2020-02-22 信息来源:全联并购公会 分享到: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对企业经营究竟有多大影响?企业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有哪些?政府应该着力在哪些重点领域帮助中小企业解忧纾困?
2月5日,并购公会在线推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和机构影响的调查”。短短15天,通过线上问卷、公众号发布、会员单位填写等方式,独家调查全国各地982家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调查企业/机构涉及19个行业,涵盖30个省市和地区,这是疫情影响下企业最真实、最翔实的一手信息。以下为详细的调查报告内容:
全联并购公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和机构影响的调查报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升级,中国经济受到巨大的挑战。其影响也波及各行各业,不少企业和机构正在面临生产经营上的众多困难与不确定性。全联并购公会作为全国工商联唯一具有金融属性的直属商会,为更好地体现公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行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线上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深入了解疫情对于公会理事、会员和各地企业与机构的影响,并关注各受调查企业/机构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可能面临的经营困难和政策需求。希望以此为基础形成分析报告与政策建议,上报全国工商联,为有关政府部门及时出台精准扶持政策提供参考与支持,助力各企业和机构共克时艰。自2月5日至17日,全联并购公会共收集有效问卷982份,调查企业/机构涉及19个行业,涵盖30个省市和地区。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公会微信公众号及各会员单位进行分发,从复工情况、经营状况、未来展望以及所需支持四个方面,包含了26个问题,全方位地了解疫情当下企业/机构所面临的困境与诉求。并结合公会理事、会员的建言献策,汇总提出可行性建议。
1.行业及地域分布广泛,近四成企业/机构从事金融业和工业
本次调研共涉及19个行业,占比排在前五的行业合计超过72%,分别是金融业(18.22%)、工业(18.01%)、信息技术业(13.00%)、咨询服务业(11.87%)以及批发、零售业(11.87%)。受调查企业/机构所集中的行业基本与公会会员所属行业的分布相符。
因并购公会是具有金融属性的商协会,本次问卷特别将金融行业细化,分为5大类。其中有49家私募及创投基金、46家银行及信托、37家证券及公募基金、30家保险和16家其他投融资机构接受调查,基本面向整个金融行业。
从地域分布来看,本次调查涵盖了30个省市和地区,占比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18.65%)、广东(13.85%)、四川(10.31%)、上海(9.38%)、浙江(6.15%)、江苏(5.21%)、山东(4.06%)、河南(3.23%)、河北(3.23%)以及辽宁(2.71%)。
2.近八成受调查企业/机构为非公企业
根据调查,本次问卷填写包括780家非公企业,占比约为79.43%、18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约为18.74%以及18家其他类型企业,占比约为1.83%。其中,非公企业里面包括541家私营企业(55.09%)、82家合资企业(8.35%)、58家外资企业(5.91%)、42家合伙企业(4.28%)、31家个体工商户(3.16%)、26家集体企业(2.65%)。
3.调研涵盖大、中、小型企业,各类规模企业/机构样本占比相对平均
企业/机构2019年营业收入
企业/机构员工数量
从去年的营收规模和员工数量来看,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各类规模企业/机构样本占比相对平均,涵盖大、中、小型企业/机构。其中以营业收入2000万作为标准,具有2000万以下营收规模的企业占51.22%,具有2000万以上营收规模的企业占48.78%。而在员工数量方面,以300人作为标准,拥有300人以下员工数量的企业占比64.67%,拥有300人以上员工数量的企业占比35.34%。
4. 受调查人群多为企业/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根据调查,超过六成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填写了本次调查问卷,占比62.32%。此外,约有14.66%的企业/机构是由股东或董事会成员填写问卷内容。
三、统计结果
1. 企业/机构的复工情况
1.1 八成企业预计在2月底之前复工,且超七成的企业已开启网上办公模式
企业/机构的复工时间
企业/机构预估的复工率
企业/机构是否开始网上办公
关于目前正在热议的复工时间问题,调查显示,八成企业与机构预计在2月底之前复工。其中,2月中下旬是复工高峰期,有超4成的企业/机构选择在此时复工(41.24%)。此前,已经有四成的企业/机构复工(41.65%)。剩下仅不到二成的企业/机构选择延工至3月(17.11%)。但根据统计,企业/机构对于复工率的预估不容乐观。仅有二成企业/机构认为复工率能达到80%以上(23.32%),有四成企业/机构认为复工率会不足60%(41.04%)。
而对于最近因疫情推动的网上办公模式,绝大多数企业(74.44%)都已经接受并开始实行这一模式。截至2月17日,仅有不到三成的企业/机构还处在完全停工的状态。
1.2 主动防范疫情扩散是多数企业/机构延期复工的主要原因
根据调查,大多数企业/机构选择延迟复工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害怕疫情扩散,因而采取主动防范措施使员工延时返岗。占比约为64.05%;二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规定而不能提前开工,占比约为25.76%。余下仅一成的企业/机构是由于实际经营出现问题而不得不选择延迟复工。
2. 疫情对企业/机构经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1 近六成企业/机构表示因疫情出现较明显的经营困难
受经济大环境整体下滑的影响,企业/机构所面临的经营困难也是不容小觑的。根据调查,近六成企业/机构因疫情出现较明显的经营困难。其中,疫情导致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甚至面临倒闭的企业/机构占6.11%;导致经营暂时停顿的企业/机构占20.37%;导致只能勉强维持经营的企业/机构占33.4%。其余四成企业/机构表示仍能保持稳定经营,其中约4.99%的企业/机构基本未受疫情的影响,可以维持正常运营。
2.2 市场需求减少是目前疫情对企业/机构的最大影响
根据调查统计,疫情导致企业/机构目前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市场需求减少使得营业收入下降(58.86%)。而因疫情使得企业/机构无法正常提供产品或服务(50%)、产生违约金赔偿(20.77%)、项目收入回款延迟(18.74%)等负面影响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生产经营困难。同时由于公司管理未能适应特殊时期变化而带来的高经营成本(37.68%)、现金流短缺(32.89%)、员工效率低下(23.83%)等问题逐渐突出,加上企业/机构本身低迷的经营现状更是雪上加霜。此外,客户项目需求减少(26.27%)、融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上升(23.52%)等问题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外部消极影响。
2.3 超四成企业/机构的流动资金难以支撑3个月以上
据调查,42.37%的企业/机构短期内会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其中,2.65%的企业/机构其账上资金不足以支撑15天,7.03%的企业/机构需在一个月内找寻新的资金来源,其余超三成企业/机构的流动资金只能支撑1-3月。而仍有57.64%的企业/机构的账上资金可以支撑半年以上。其中,28.92%的企业/机构可以支撑3-6个月,14.26%的企业/机构可以支撑6-12个月,14.46%的企业/机构其流动资金甚至能支撑一年以上。
2.4 营业收入减少从而使得现金流紧张是疫情对企业/机构经营资金方面最大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企业/机构经营流动性资金出现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是由于营业收入的减少(70.16%),其次是由于债务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增大(34.01%)、融资渠道减少(27.80%)、短期融资能力下降(26.99%)、资金无法回拢(22.30%)、交易违约上升(21.79%)、融资需求降低(10.69%)等因素。
2.5 超六成企业/机构认为疫情的负面影响将会持续3个月以上
据调查显示,多数企业/机构认为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持续3个月以上。其中有45.11%的企业/机构认为影响会持续3-6个月,占比最多;14.15%认为会持续半年至一年,仅有2.75%的接受调研者认为疫情可能对企业/机构造成持续一年以上的负面作用。而不到四成的企业/机构持乐观的态度,认为疫情的消极影响会在3个月内结束。
2.6 运营优化、年度经营计划调整和人事调整是企业/机构应对疫情的三大措施,其中近一半企业/机构计划裁员和减薪
根据调查显示,企业/机构应对疫情首选的三大措施分别是优化运营,减少开支并提高运营效率(75.46%);调整年度经营计划,重新评估和调整经营策略(63.54%)以及进行裁员和减薪准备(48.47%)。仅少部分企业/机构还考虑将以出让股权的形式进行融资从而应对疫情带来的损失(3.36%)。此外,还有部分企业/机构提到了以网上办公和申请政府低息贷款的方式来渡过难关。
3. 企业/机构对于今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及经济形式的判断
3.1 针对疫情对于今年上半年经营情况产生的影响,一半以上企业/机构持悲观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受调研者持审慎态度看待此次疫情对于企业/机构上半年经营情况的影响。40.86%的企业/机构表示比较悲观。占比最高;22.15%认为会基本持平,没有变化;21.63%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而综合来看,50.26%的企业/机构倾向于悲观看待,其比例远高于持乐观态度的企业/机构占比(24.14%)。
此外,调查问卷还从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和用工情况三个维度问询了受调研者对于其变化的预估,以此来详细反映企业/机构对于未来公司经营状况的展望。
● 超九成企业/机构认为上半年营业收入将会减少
根据调查结果,约有9.10%的企业/机构认为上半年营收会同期减少10%以内;26.47%认为会同期减少10%-20%;26.47%认为会同期减少20%-30%,占比最高;37.12%认为上半年营收会同期减少30%以上。
● 相比营业收入,企业/机构对上半年利润变化的预估更为悲观
根据调查结果,95.22%的企业/机构认为其公司在2020上半年的利润将会减少。其中,8.32%的接受调研者认为上半年公司将会亏损;30.56%的受调研者认为利润的同期减少幅度将在30%以上。另外,认为同期亏损幅度在10%-20%和20%-30%的企业/机构占据多数,分别为22.45%和23.70%。
●三个维度中,企业/机构对于上半年用工变化的预测最为乐观,但总体上也有超八成的企业/机构认为用工量将会减少。
受调研者对于用工情况的预估最为乐观。有16.09%的企业/机构认为2020上半年的用工人数将会与上年同期持平或增加。此外,认为同期减少幅度在10%-20%和20%-30%的企业/机构也占据多数,分别为21.59%和22.71%。
3.2 超五成企业/机构对2020年经济形势展望悲观
企业/机构对于2020年经济整体形势的判断基本与其对经营状况的预判结果一直。50.26%的受调研者持比较悲观(40.86%)和非常悲观(9.40%)的态度,而仅24.14%的企业/机构认为经济发展形势还是谨慎乐观(21.63%)和非常乐观(2.51%)。还有22.15%的人认为会基本持平。
4. 在疫情的影响,企业/机构所需的政策支持及其他诉求
4.1 企业/机构希望政府出台的措施
在政策支持方面,呼声最高的是期望获得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69.14%),其他依次为社保费减免(48.37%)、用工补贴(42.77%)、经营补贴(40.63%)、加强对企业疫情的防控指导,标准细化及提供补贴(30.55%)以及融资帮助和融资补贴(24.03%)。同时,在企业/机构所填写的其他政策需求里面还包括提高行政审批速度、制定特殊时期的劳动法条,请求暂缓或减半发放工资以及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具体措施。
4.2 企业/机构希望并购公会给予的帮助与支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协调政府部门,获得政策支持(72.1%)以及协调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61.61%)是各企业/机构对于公会最迫切的需求。这表明,企业/机构希望公会能够发挥桥梁与平台的作用,通过与政府的积极沟通,帮助企业/机构更好地完成上传下达的工作,与政府协同抗击疫情,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审批程序的要求、对于信息和数据透明公开的需求以及对于特殊时期政策制定的需求等等。同时企业/机构希望公会发挥聚合效应,利用并购公会的影响力为各企业/机构提供更多的行业交流,特别是各大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的对接,希望最终能够活跃交易,促进经济发展;此外,为行业发声,维护行业利益(48.57%)以及为企业应对疫情、恢复经营,提供咨询服务(45.52%)是企业/机构希望并购公会在疫情期间也予以重视的两大关键点。同时,利用并购公会平台做好宣传工作(33.60%)、线上活动的举办(例如关于“后疫情时期企业赢利模式”的探讨、业务和并购信息的推介)等也成为企业/机构对于并购公会的诉求。
4.3 企业/机构期望银行给予综合性金融支持
据调查显示,企业/机构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融资产品以及提供融资条件优惠的期望均超过30%。同时,期望银行为企业/机构提供并购重组、战略引资等财务顾问服务和政策协调服务的期望也分别达到了29.63%和22.51%。这表明,企业/机构对于银行支持的诉求极为迫切,并希望银行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
四、交叉分析
1. 以行业为比对因素
1.1 各类行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
● 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建筑、房地产及物业受疫情影响严重,面临倒闭风险的企业/机构比例较高
通过百分比差异可知,本次疫情对于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建筑、房地产及物业的影响很大。其中,疫情导致批发、零售业经营面临倒闭风险的比例达11.21%,导致餐饮企业经营暂时停顿的比例达34.29%,导致从事建筑、房地产及物业的企业/机构的经营暂时停顿比例达30.88%。这主要是由行业特性所导致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均为消费者产业,因而在本次疫情中停摆非常严重。而建筑行业面临春节假期所带来的高人员流动和高不确定性风险,所以也遭遇了极大的经营困难。
● 住宿业、仓储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同样受到较大影响,经营出现困难
疫情对于住宿业以及仓储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有较大影响,导致这两个行业的企业经营出现部分困难。由于1月底各省政府启动的一级响应机制,使得春运期间所产生的人员流动被快速抑制,住宿业暂时产生部分需求。但随着防控措施的升级,住宿业的经营状况会受到进一步的冲击。仓储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到2月中下旬,因各地医疗资源的紧缺而带来的物流和运输业的发力,由于春节放假和强管控所带来的经营问题也将逐步得到缓解。
● 短期内,金融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小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普遍较小,但这仅反映短期内状况。金融行业虽不会立刻受到疫情所带来的经营冲击,但如果局面持续得不到控制,对金融企业/机构的负面影响势必会逐步加大。
1.2 各类行业对于政策支持的诉求存在细微差异
● 银行、信托和保险机构更关注日常补贴政策,证券、公私募及创投基金和其他投融资机构则更关心融资帮助的相关政策
通过调查统计可发现,不同行业存在着各自细微的差异化诉求。其中,金融行业里5大类机构对于所需的政策支持也有不同。银行、信托和保险对于日常的用工及经营补贴政策更为感兴趣,而证券、公募基金,私募及创投基金和其他投融资机构则更希望有关融资帮助的政策出台。这与其机构特质不无关系。银行、信托及保险的资金来源暂时较为稳定且储备较为充足,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较好抵抗疫情带来的停滞影响。而公私募基金、其他投融资机构的现金流储备相对不足,因而短期内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响。由此可见,虽然金融行业整体受疫情波动较弱,但仍要关注此行业内部细分机构的短期经营状况。此外,部分企业还提出了未被列明的政策需求,例如呼吁出台有关房租减免及提高政府行政手续的政策。
● 其他行业对于政策的突出诉求
咨询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工业,批发、零售业,物流与运输业,住宿餐饮业,信息技术业均对税收优惠,经营补助以及社保费用减免等对现金流影响较大的政策颇为关注。而建筑,房地产业则倾向于了解融资相关政策。医药医疗类企业/机构则对疫情的防抗指导、实施细则和支持补助的政策更为关注。
1.3 各类行业所需的银行支持存在各自侧重之处
● 金融业中,信托机构关注短期融资产品和服务的支持,其他金融机构则更需要银行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虽然各行业均希望银行提供综合性的九游官网的服务支持,但经过详细对比仍可分析出行业间不同的侧重之处。金融行业中,信托机构希望获得有关融资产品和服务的支持;证券、公募基金,私募及创投基金和其他投融资机构则更需要银行提供财务顾问服务;而保险机构倾向于银行提供政策问题的协调与解决。由此可以看出,信托机构所面临的短期困难较大,希望银行能通过多种方式予以支持。而证券、公私募基金、创投基金以及其他投融资机构则更关注于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引资等方式,给予企业/机构长期经营的财务顾问支持与服务,并希望能够与银行一起充分发挥资本的协同效应。
● 工业和信息技术业两大重点产业对于银行服务的诉求
本次疫情对工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非常严重,工业企业面临订单流失、复工困难、固定成本难以负荷等冲击,处境窘迫。银行应加大对于工业企业的金融帮扶,化解工业企业的债务风险,帮助企业尽早解决生产经营的困难。据调查显示,工业企业希望能获得银行提供更优惠的的融资条件,例如扩大融资期限;降低利率并同意企业延期偿还利息,减轻企业的还款压力;同时,完善特殊时期的征信服务,对于因受疫情因素影响而导致贷款逾期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等。
另一方面,银行也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业对于金融服务的诉求。当前,信息技术业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多地已出台了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政策,各行各业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之路。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信息技术企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据调查显示,当前信息技术业最为关注的银行两大措施分别是创新融资产品服务及财务顾问服务。针对疫情中信息技术业飞速发展的特点,银行应联合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快速响应的融资绿色通道,尽量减少融资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帮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资本支持。
● 其他行业对于银行服务的突出诉求
此外,咨询服务业对于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的诉求度较高;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希望银行能够加大信贷力度;而仓储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更关注银行在融资条件方面的优惠与支持;住宿业,医药医疗行业和建筑、房地产及物业则更需要银行帮助相关企业协调、解决政策问题。同时在其他未列明行业里,包括教育培训业、旅游业以及高新技术业等行业也对政策性支持更为感兴趣。
2. 以企业/机构的规模为比对因素
2.1 规模越大的企业/机构受疫情的冲击较小且经营更趋稳定
本次调查问卷并未设立直接针对企业规模调查的问题,因而在此使用去年的营收规模作为企业/机构不同规模的划分依据。
通过数据比对,影响较小和没有明显影响的企业/机构里面,去年营收在2亿以上的企业/机构占比54.95%,2000万-2亿的企业/机构占比41.14%,500万-2000万的企业/机构占比33.57%,500万以内的企业/机构占比33.54%,呈逐渐下降趋势。反之可发现,影响严重的比例随着营收规模的降低而增多。由此可知,规模越大的企业受疫情的负面影响较小且经营更趋稳定。
2.2 大型企业注重影响长期财务状况的相关政策,小型企业则更为关心针对解决短期现金流问题的具体经营举措
通过调查分析显示,不同规模的企业/机构所需的政策支持差异化较低。但进一步比较可发现,2000万营收规模以上的企业更关注税收优惠和防控标准及细则方面的政策。而2000万营收规模以下的企业则对费用减免及补贴政策更为感兴趣。由此可见,大型企业较少关心短期现金流问题,而是聚焦长期的财务问题。相反,中小型企业则更关注短期可行的现金节流方法。
2.3 不同规模企业/机构所需的银行支持差异化较低,均希望获得综合性服务
根据调查显示,除500万-2000万规模企业对银行在融资条件方面的优惠政策稍有侧重关注外,其余规模企业对于各项服务均无明显的倾向性,均希望在融资、信贷、财务顾问以及政策协调方面获得一揽子服务。其中,500万以内和2000万-2亿规模的企业/机构对于银行给予政策协调的诉求甚至高过对于一些金融服务的需求。由此可见,企业/机构对于银行所提供服务的类别和领域上都有着较高的综合需求。
尤其受当下疫情的影响,多数企业/机构所面临的现金流紧张问题已刻不容缓。“复工潮”虽已来临,但短期内想要纾解企业/机构流动性的困境一定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因此,强化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期间的金融服务,多元支持稳定经济是当前银行面临的重中之重。同时,国有大行需要更多的担当。调查显示,企业/机构对银行的诉求已非仅仅局限于金融服务领域。因此,在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国有大行更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了解企业/机构的多方位诉求,切实拓展服务范围,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机构渡过寒冬。
五、主要建议
根据调查,企业/机构目前所面临的经营困难主要由于在疫情的冲击下,既无法开源,也无法节流,造成现金流和营收的锐减。因此,企业/机构和政府应针对这两个方面帮助企业脱离困境。在推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以政策和经营策略为手段帮助企业减少开支,从而重新获得活力。具体建议如下:
1. 对于企业/机构,提出以下建议:
1.1 搭建特殊时期的应对管理体系,即时解决突发问题。疫情前期,各企业/机构应对突发情况能力不足,许多企业/机构因防控管理上的失误导致最终陷入困境。在疫情拐点还未到来之际,各企业/机构应立即着手建立详细的应对管理体系,针对公司各方面进行规划。在工作场地、会议室、内部餐饮区、电梯和安全通道等地加强特殊防控管理措施,使企业/机构更安全地渡过现阶段的疫情危机。
1.2 妥善做好复工安排,推动数字化办公模式,探索智能化生产的可能性。随着复工潮的开启,企业也应关注如何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在做好经营生产的基础上,更应确保人员防护,建立完善的复工安排体系。同时,应积极推动数字化办公模式,探索智能化生产和远程办公的可能性。
1.3 建立综合性现金流管理计划。企业需要根据预计的疫情持续时间,考虑调整预算与执行方案,建立应急现金流管理计划。综合运用税收减免、社保减免、财政补贴、银行优惠贷款等政策,同时结合应收账款融资、盘活库存等方式,缓解现金流困难。
1.4 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联络,危难之时共克时艰。对于企业而言,员工也是帮助企业抗击困境的主力之一。一方面,企业应注重对于员工的心理疏导,科学地提高员工积极性。防止因疫情危机所带来的消极与懒散情绪,从而影响企业和员工的复工效率。另一方面,与员工共克时艰。避免强制推行暂缓或减半的工资策略。积极与员工沟通,以后续保障作为支撑,和员工共同渡过短期内危机。
2. 对于政府决策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2.1 “复工潮“下的防疫和经济工作需要两手抓。并购公会监事长景柱在谈到当前情况时表示需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因此在“严防死守”的同时,还需出台各项防控措施,例如错峰复工,分级管制企业复工等,使部分企业能够先行复工,从而激活经济。另一方面,对于疫情爆发可能性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也应提前准备充足复工的防护标准和物质条件,防止平添更大的不确定性。[1]
2.2 加大减税和支出力度,发挥财政政策的关键作用。除了加强金融体系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外,还应加大财政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细化落实贷款支持措施,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对于因疫情而受损的行业和企业予以部分财政贴息。[2]
2.3 警惕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目前,金融机构整体相对稳定,但在疫情冲击之下,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枯竭、资产负债表恶化等问题已是普遍现象,预计下半年的形势更不容乐观,中小微企业歇业、破产倒闭所产生的债务风险传导至金融体系中,将波及金融市场,加大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出台相关政策,化解风险。
2.4 关注行业差异,出台细化政策。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已陆续出台各项政策和细则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还应关注各个行业对于政策的差异化诉求。政府部门应与商协会一起,共同组织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的细则,从而帮助各行业的经济快速复苏。
2.5 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支持力度。在此次疫情中,中小企业本就失血严重。但又由于缺乏抵押物,银行授信低,银行实际贷款的企业数量占比很低,广大中小微企业难以享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大部分企业/机构仅依靠普惠金融的个人信用小额网上贷款支撑。而普惠金融的网贷依据多是基于中小微企业的实时税收、发票等信用信息做出银行授信。而在今年疫情冲击下,各家银行普惠金融审贷模型将会失灵,大量中小微企业将因此面临破产注销的境地。非常时期要有非常手段。为最大限度保护生产力,稳定经济,在中小企业经营遭遇灾难袭击、无力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建议加大央行货币政策、银行监管政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财税政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政策性担保等政策力度和协调合力,切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比如提高不良率控制指标,允许今年银行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0%;对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允许挂账、财政部门可以承担一定比例。以往银行贷款一般一年期,企业往往难以还款。针对今年情况,可以允许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普遍放宽至三年,给中小微企业以喘息之机。同时为支持商业银行延长期限,央行加大再贷款或质押再贷款比重等措施。
3. 对于商协会,提出以下建议:
3.1 切实发挥商协会的桥梁作用。作为党和政府联络行业与企业的纽带,在疫情之下,商协会更应充分发挥沟通作用。一方面,切实了解企业需求,并及时整理上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及时下达政府要求,发挥行业监管作用,帮助企业依法合规的渡过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3.2 充分发挥平台的协同效应。参考问卷结果,企业/机构希望商协会能够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同时对于银行部门也提出了政策协调服务的诉求,这反映了仅依靠一个部门和机构是无法完全解决企业目前的困境。商协会在协调资源和搭建平台上具有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帮助企业从多方寻求摆脱困境的突破口。
3.3 发挥商协会的“智库”功能。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带来极大的痛苦,但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的改革提供了可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商协会应重视行业中信息的搜集与整理,重视多方意见的汇总与融合,注重调研与分析。为政府改革,企业发展提供参考,让悲剧不再重演。[3]
(本次调查的问卷和报告由全联并购公会秘书处负责完成,问卷编制:赵一阳,报告执笔:纪昀彤,审校:顾宁珂。报告中的建议汇总了并购公会防控疫情领导小组成员尉立东、徐林、王巍、景柱、蔡咏、郑建彪、吕红兵、李聚合、权忠光等领导的意见)
参考文章:
[1]《景柱:纠正疫情防控“一刀切”》
[2]《国研中心陈道富:疫情冲击下经济应对政策的三点建议》
[3]《任泽平: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