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联旅游业商会理事长王平:“我深爱着你,这多情的土地和人民”-九游官网

你当前的位置:九游官网>组织机构>直属商会>全联旅游业商会>工作动态

全联旅游业商会理事长王平:“我深爱着你,这多情的土地和人民”

发布日期:2021-04-14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分享到:


  "要爱自己的土地和人民,才能理解自己的国家。"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女士,句句铿锵有力。她,就是全联旅游业商会创会会长、现任理事长,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院长王平。十八年,白驹过隙,无论是做老百姓的知心人,还是站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旅游业呐喊,王平带领全联旅游业商会走到今天,每一步都迈得扎实而坚定。

  而这一切,要从当年那个贵州大山里的小姑娘说起。

  在大山里撒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是长期以来外地人对贵州的印象,而王平就出生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

  "虽然山区贫困,但是那里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王平回忆,虽然小时候日子苦,但身边都是能吃苦的榜样,自己的母亲曾在上世纪50年代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淮海战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了我现实版的教育,这也是一种中国文化,我从小就感受到,中国人要善良,艰苦奋斗,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王平说。

  绿水青山环绕,周围的山民们用双手创造着充满希望的生活。这个小姑娘被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滋养着,家国情怀像一颗种子,在心中悄然萌发。

  一方水土,养育了她,把她培养成一位画家。获大奖、办展览,她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贵州。在首都,20多岁的王平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家,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接连不断接受采访,在聚光灯下,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一天,我关起门来问自己,我这辈子到底想做什么?这就是我想要的吗?"在自己艺术事业鼎峰时期,王平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之后,她回到大山里,回到最初的起点,再去感受生她、养她的土地和人民。

  和家乡的山民一起下山背水,吃着粘满草灰的烤鸡蛋,看着山民质朴的眼神,"再回到大山里,眼前的贫困让我感觉到追求一己的艺术理想是那么渺小,虽然当时的我还很年轻,但是我坚定应该回到人民中间。"王平回忆,从那时起,自己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努力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她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

  无论是建设中华民族园,还是之后创办全联旅游业商会(以下简称"商会"),家国情怀是她不变的初心。

  走向为了百姓的旅游事业

  王平从艺术家转型为中国旅游事业的建设者,源于全国工商联领导的邀请。

  2001年的一天,时任全国工商联主要领导在参加中华民族园的一场活动时对她说,中国旅游业需要一个大的起步,需要通过文化带领中国旅游业腾飞,希望她加入全国工商联,一起筹备成立旅游业商会。王平回忆,当时这位领导一直跟她强调,旅游能促进光彩事业,带着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对这些再熟悉不过了,当时听到那些理念我很感动,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事,这两点就能够打动我。"家乡的山民以物换物的生活画面一直在王平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想着能给贫困的百姓带来点收入带来生活的改变,她认为推动旅游业实在是一件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很快便答应了。

  "旅游为老百姓减贫、脱贫"是商会的立会宗旨之一。"商会创立之初的这些理念并不是我随便喊的口号,其实早在胸中。"王平回忆起十八年前创立商会的情景,十分激动,拿出各种资料向记者介绍当初的点点滴滴。

  筹办商会,让王平多年来走进百姓、帮助百姓的心愿有一个新的方式可以去实现。

  王平仔细研究以后,发现旅游确实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旅游促进各个经济体共融发展。她认为,旅游可以连接各行各业,形成大的服务业,而这当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造福百姓,让百姓参与进来。几年后,王平率先提出"泛旅游"概念。"任何一个业态都可以看做是珍珠,旅游业就是串珍珠的那条线,把不同的行业串联在一起。"王平说,"商会把企业家聚在一起帮扶贫困地区,不是号召大家捐钱,而是要带着一种责任精神,回到老百姓中去,跟老百姓走在一起,帮助贫困地区发展。"

  "王会长是商会的引路人,对商会战略上的把握非常关键,这些理念为商会打下了扎实根基。"全联旅游业商会秘书长武国樑对记者说,这些理念就像是商会的"基因",十八年来发挥了持久的作用。

  而当时王平还没意识到,未来自己肩上的担子会有多重。

  推动香格里拉登上国际舞台

  商会成立后,旅游扶贫的第一站便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这便是后来的旅游胜地--香格里拉的所在地。

  当时,现任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是迪庆州的州长,也是旅游业商会的副会长。迪庆州可能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是香格里拉早因为上世纪一部外文著作而闻名世界。虽然当地的自然风貌美不胜收,但经济发展非常落后。

  王平对香格里拉的"国际性"非常敏感,认为这样的优势应该充分发挥。"什么样的机会能让世界真正走进并认识香格里拉?2001年我在厄瓜多尔参加pecc第一届生态旅游论坛时,同其他中国代表一起,努力争取到第二届论坛在迪庆州举办。"王平介绍。

  2004年9月,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代表齐聚香格里拉,成为当时云南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代表们共话生态旅游的未来,更为香格里拉的明天点燃了希望。论坛的成功举办,使更多国际组织、知名人士关注香格里拉,为香格里拉成立基金会,让迪庆州迎来旅游投资热潮。

  在商会的推动下,迪庆州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齐扎拉经常参加商会的各种活动,学习和应用新的生态环保理念去保护香格里拉的本土文化,发展旅游。"王平回忆道,齐扎拉推动了几项改革,例如迪庆州2002年就取消使用塑料袋,干部上班恢复穿戴民族服饰,采用藏式风格设计街道建筑和星级宾馆,鼓励恢复青稞种植等。

  手编小竹篓的手艺人忙活起来,民族服装业火了起来,当地的民族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香格里拉人气旺了,老百姓都有事情做了,有收入了。"王平笑着说,"当时外国游客到迪庆州每天人均消费近100美元,这可是不小的数目,而这些钱让当地百姓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

  在这些改革的推动下,香格里拉焕发出新的生机。"青稞的麦芒很长,风一吹,一片金黄色的麦浪哗哗作响,太美了。"王平指着商会会刊上的照片,向记者介绍着,"齐扎拉当时说,'我的青稞卖出了黄金价'。"

  "旅游是财富,是百姓的'现金流'。"这不是王平的一句口号,这个理念在商会推动的一个个扶贫项目中得到检验,香格里拉只是其中之一。

  培训基层干部,用旅游造福一方

  齐扎拉在实践中确立了要一直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带领当地人民保护本土文化,发展旅游经济,当时旅游业对迪庆州gdp的贡献超过了50%,老百姓真正尝到了旅游业的甜头。

  "怎么爱护老百姓,怎么通过旅游让老百姓的心与政府贴得更近,我们在迪庆州的实践里受到很多启发。"王平告诉记者,香格里拉的成功,让她明白了,造福一方百姓,基层官员的发展理念至关重要。

  "我们要引导老百姓通过旅游发家致富,更重要的是培养好基层旅游领军人,给百姓官创造学习机会。"也因此,2008年王平和另一位创会会长王敏刚,联合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发起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中国西部旅游干部(市长、县长)培训工程"培训班,让来自多个省份的基层干部,免费前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学习,这其中有不少贫困县县长。

  "为了让这些来自基层的县长了解更多,接触到更多的资源,为当地招商引资,我们还邀请旅游行业的企业家来培训班学习。"王平回忆,当时她邀请了很多酒店、景点的企业家来培训班,和贫困县县长成为同学,她希望基层干部能跟着这些从业者学习到旅游业的实战经验。

  探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旅游业发展动向以及酒店的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先进的理念,再加上香港实地考察,一批基层干部大开眼界,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受到影响和改变。"在香港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明白发展旅游业能够造福家乡百姓,保护住家乡的青山绿水;找准自己是父母官的位置,不是搞'面子工程',最后是可以得到政府和老百姓的认可的。"王平说。

  为贫困地区传经送宝,让一批百姓官走出来,带着"干货"回去投入建设,王平每每想起来都非常欣慰。2008年至2018年十年间,一批批基层干部将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思想运用到工作中,带动基层发展,更有优秀的带头人一步步成为局长、市长、州长等,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

  也因此,商会的辐射面越来越广,参与的地区越来越多。王平介绍,后来南京、张家界甚至凤凰等县一级地方成立了地区商会,商会将旅游脱贫致富的事业带到了更多的地方。

  争取中国国际旅游话语权

  "我们很佩服王会长的战略眼光,她提出的一些想法,当时我们可能觉得很难实现,但是之后这些想法都落地了,而且符合国家发展的大趋势。"武国樑对记者说,这么多年的共事中,身为会长的王平带领商会克服一个个困难,就是要做老百姓需要的事情,做国家想做的事情。

  王平站在田埂深入最基层,也要站在国际舞台高歌中国之声。

  作为民间旅游组织的会长,王平多次率领代表团参加世界旅游组织的大会、世界旅游旅行理事会的峰会等国际会议。但在出席会议的过程中,王平发现,中国在国际旅游界并没有话语权,世界性的旅游组织中缺少中国的席位。

  早在2004年世界旅游组织就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出国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2010年的时候,中国作为重要的出入境旅游消费大国,已经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全球旅游经济,那时候我就决定,咱们商会要竭尽所能在国际上争取话语权。"王平左思右想,受到博鳌论坛的启发,准备策划发起永久性常设论坛--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借此加强与各国政府及非政府旅游组织的深度合作,让世界看见中国。

  举办地为什么选在澳门?"当时澳门人口少,才40万左右的人口,更重要的是,我想到要改变澳门以博彩业为主的文化娱乐导向,让澳门有新的业态和文化更好地促进发展。"王平对记者说。而当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专门提到支持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加快发展休闲旅游等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又再次强调。

  想法基本成型,她第一时间就去找全联旅游业商会副会长何超琼商量。"当时我们坐下来谈,她一听就特别赞成,明确支持和参与,并主动说服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获得了澳门特区政府的支持。"

  "至今还记得,我们还很快得到了世界旅游旅行理事会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支持,这让我们信心倍增。"王平回忆,当真正开始筹备时,才发现想要落地真的不容易。她打了无数个电话,跑了很多部门,带领秘书处从起草方案开始做起,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2012年9月9日,首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在澳门开幕。这对于商会是历史性的日子,对澳门、对世界旅游界来说,都将载入史册。

  "虽然第一届办起来了,但是其实并不被看好,好多人认为热闹一下,之后就渐渐垮了。"王平坦言,论坛从发起到开办充满质疑声,但终究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即使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第十届论坛也在线上如期举行。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视察澳门时,宣布把支持特区政府每年举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作为19项惠澳措施中的一项。如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不仅是全世界旅游业界领袖高峰对话的平台,更推动中国参与世界旅游业战略制定,让澳门成为世界旅游文化休闲中心。

  在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中,王平也只停下来喝了一两口水。在她眼中,这所有点滴回忆都是商会宝贵的"史料",哪怕是一个镜头,一个地方。采访的最后,她说一直忘不了一件事。当年去梵净山调研,她遇到一位苗族老太太穿着民族服装,挎着篮子,在景区卖花生。"那不是普通的花生粒,是保留了杆、根、叶,吊着果实,一把一把扎起来的原生态花生串,每把卖10元。当时我蹲在旁边,看她怎么卖,还拍了照片。"王平感慨,在这个画面中,她看到了老百姓的智慧,看到了旅游的财富,也看到了世界和平为人民带来得福祉。

  "旅游是和平,我们从事旅游业就是投身和平事业!"王平用这句话,团结商会的所有同仁,共同为国家、为老百姓服务。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商会的路走出多远,这都将是商会的追求和期盼。

  新闻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