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企业返岗返工防护手册》-九游官网

你当前的位置:九游官网>>稳增长保就业 支持民企在行动>地方文件>天津

【复工复产】《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企业返岗返工防护手册》

发布日期:2020-02-25            信息来源:天津市工商联                   分享到:


市防控指挥部各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各区防控指挥部:

  当前,我市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企业返岗返工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高返岗返工人员自我防护能力,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实现我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市防控指挥部组织市疾控中心制定了《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企业返岗返工防护手册》。现印发给你们,指导督促各企业落实相关防护措施,让返岗返工人员受益,筑牢我市疫情防控防线。

  市防控指挥部

  2020年2月21日

   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企业返岗返工防护手册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在动物和人体中发现的一个大型病毒家族。除此次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外,已知会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其中4种较为常见,但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是我们熟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可分别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较严重疾病。

  此次在我国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初步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并于2月11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字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虽同属冠状病毒家族,但基因进化分析显示,它们不是同一种病毒。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酪、75%的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有哪些?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都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三、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四、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飞沫传播: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分泌物、血液、体液或排泄物以及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时,有可能造成感染。

  五、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七、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需要医生根据发病前的活动情况、是否接触过可疑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来综合判断。因此,一旦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请做好自身防护并及时就医。

  八、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天内曾与新冠肺炎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九、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所有跟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第二部分  员工防护须知

  一、返程

  1.出行前,随身携带口罩、纸巾及一次性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矿泉水或带盖的水杯等物品。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暂缓返程,并及时就医。

  2.主动配合体温检测。排队等候时,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近距离交谈和接触。尽量减少在车站停留时间。

  3.乘坐火车、飞机时,全程正确佩戴口罩,一旦口罩变湿、脏污和变形,需及时更换。并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物品,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

  4.可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擦拭小桌板或公共物品后再使用。

  5.上车后或在机舱内尽量不要走动。如果是短途,尽量不要进食,以免摘除口罩。如果需要进食和用餐,请注意饮食卫生和手卫生。

  6.发现可疑症状人员要远离并及时向乘务人员报告。或出现疾控部门认为需要医学观察的,请积极配合。

  7.注意咳嗽和喷嚏礼仪。咳嗽和喷嚏时,请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并尽快洗手。8.上厕所后,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并及时洗手。

  9.妥善保留旅行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10.到达目的地后未正式返工前,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须尽快到指定的发热门诊就治。

  二、上下班

  建议步行或骑行上下班,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必须乘坐交通工具或私家车,须做到以下几点:

  1.自驾上下班时:要适当增加开窗通风次数;如果多人乘坐私家车,建议全程佩戴口罩;私家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的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一次。

  2.乘坐公交、地铁、网约车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餐巾纸、一次性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等物品;途中尽量减少用手触摸座位、扶手、车门、扶杆等公共物品,触摸后可使用手消毒液或一次性消毒湿巾清洁手部;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条件时至少1米),应尽量开窗通风;注意咳嗽和喷嚏礼仪;到达目的地后及时洗手。

  三、工作期间

  (一)进入办公区域前需注意事项

  1.若在家已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需及时上报单位,视情况进行居家自我隔离或前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发热门诊隔离救治。期间向单位报告有关情况。

  2.进入单位之前配合做好体温监测,并佩戴好口罩,与人接触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不必要的交流。

  3.可选择走楼梯代替坐电梯,坐电梯时佩戴口罩,不与人在电梯间交谈,用手触摸电梯按钮后及时洗手,或可手持纸巾按电梯按钮,用后丢入垃圾桶。

  (二)办公区域日常工作时注意事项

  4.到达办公室后: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并对手机和钥匙等用品用75%酒精或免洗消毒液擦拭消毒。

  5.在办公室内:如为单人办公,可不佩戴口罩;如为多人办公,须佩戴口罩。

  6.工位不面对面设置,工位之间最好有物理隔断。尽量避免面对面交流工作,可选择邮件、电话、oa系统等形式。

  7.办公时穿工作服,将个人外套、衣物等放在柜子中。口罩遇污染随时更换,佩戴4—6小时或感潮湿时及时更换,为节省口罩使用,单人办公或周围2米范围内无人时可不佩戴,离开工位或有人前来交谈时及时佩戴。

  8.个人工位需保持清洁,每日用湿巾擦拭桌椅台面、电脑屏幕等物体表面,对手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鼠标、键盘、柜门把手、话筒、各种开关、手机等可用75%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1—2次,并及时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遇污染随时消毒。如果使用频率高,可增加消毒次数;建议使用电子流程传阅文件。如必须传阅纸质文件,传阅前后均需洗手,传阅双方(或多方)需佩戴口罩。

  9.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延长开窗通风的时间和频次,通风时要形成对流。人员注意保暖。

  10.养成良好个人习惯,外出归来、如厕后、吃东西前均应用流动水及皂液揉搓清洗至少20秒,用纸巾擦干,若用毛巾则个人专用,每日进行开水烫洗15分钟悬挂晾干。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鼻腔、口腔等粘膜部位。咳嗽及打喷嚏用纸巾遮掩或用手肘遮掩。

  (三)开会、用餐等集体活动注意事项

  11.疾病流行期间,可采取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汇总会议材料下发等形式代替传统会议形式,减少聚集。

  12.若确需开会,则选择空间较大、座位充足、通风良好的会场,落座时需保持1米以上距离,全程佩戴口罩,除主讲人外禁止交谈。

  13.若参会人员较多,可采取分批分区域入场等方式,减少人员之间的交互。

  14.主讲人若不唯一,则话筒个人专用,用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15.食堂采取分时段就餐方式,可将餐食打包带回工位食用,减少在食堂聚集的可能。在食堂就餐人员保持1米以上距离,禁止交谈。

  (四)外来人员到访和公务出行的注意事项

  16.严格执行外来人员准入制度。外来人员到访需在办公楼前登记、测量体温,并由值班室与被访人员联系无误后方可入内。

  17.选择通风良好,人员稀少的区域进行交流,尽量缩短交谈时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两人均需佩戴口罩。

  18.出行时应佩戴口罩、随身携带消毒湿巾、干巾、免洗手消毒剂,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19.若为集体用车,全程佩戴口罩,上车后开窗通风,同时关闭车内内循环空调系统。人与人之间间隔1个座位,减少不必要的交谈。

  20.每班车载客后,均需对车厢内表面、门把手、座椅扶手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喷洒消毒,作用半小时后清水擦拭;或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打开所有门窗通风1小时。

  四、单位集体宿舍注意事项

  1.企业员工处于医学观察期,企业原则上不安排集体住宿,如果有条件建议每人单间居住并配有独立卫生间。对来自于低风险区或解除医学观察后的员工,企业集体宿舍应尽量减少同房间入住人数,如果无条件,每个房间最多4人;同房间床位布局尽量分散布置在四个方位,建议床外围设布帘隔断,避免头顶头休息。

  2.若为公用卫生间尽量选择蹲位,卫生间卫生设施完善,有足量出水顺畅的水龙头,并配备皂液。给每人配专用脸盆、毛巾、牙膏牙刷等洗漱用品及床品、餐饮具、拖鞋等个人生活用品。

  3.餐饮具和卫生洁具个人专用,保持清洁干燥,每周进行1—2次浸泡消毒或开水烫洗至少15分钟。毛巾个人专用,每日进行洗涤并用开水浸泡至少15分钟后晾干,保持清洁干燥无异味。

  4.每间宿舍每日可选择1—2名值班员负责宿舍内公共区域湿式清洁和消毒,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重点消毒桌椅台面、宿舍内门把手、柜子把手、电灯开关、床栏杆等手经常触摸的部位,及时清理宿舍内产生的垃圾。

  5.室内加强开窗通风,需注意人员保暖,减少因寒冷导致感冒造成的抵抗力下降。

  五、下班归家后注意事项

  1.进家门后将外套挂在门口衣柜中,若口罩佩戴时间不长且未被污染可悬挂保存;更换家居服,用皂液及流动水揉搓双手至少20秒,同时清洗鼻腔、口腔后,用纸巾擦拭双手。

  2.保持家中清环境洁。每日对地面、物体表面进行湿式清洁,对手部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如各种开关、遥控器、门把手、智能开关面板,柜门,卫生间台面、地面、马桶圈、马桶盖等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需注意卫生间抹布和墩布应与其他区域分开,用后及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水摘洗晾干备用。产生的生活垃圾需密封后放入集中收集的垃圾箱内。

  3.个人餐饮具及卫生洁具需个人专用,每周进行1—2次煮沸消毒15分钟。毛巾宜每日清洗晾干,每周煮沸消毒1—2次。用公筷或公勺盛饭菜。

  4.一旦家中成员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在家中自行隔离,视情况前往天津市卫健委指定发热门诊隔离救治。

  六、孕妇和哺乳期女职工注意事项

  1.企业要加强对孕期哺乳期女职工的人文关怀,可以采取休带薪年休假、远程办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解决这部分女职工问题。如确需到岗上班的,需带一次性口罩,尽量乘坐私家车。

  2.疫情流行期间,根据孕妇情况调整产检时间,避免造成同时段孕妇人数过多。产检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且需专人陪护,均需佩戴口罩,可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随时清洁双手,避免用手揉眼睛、鼻子和嘴巴。就诊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3.日常保持居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适时开窗,同时注意保暖。保持心情愉悦,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4.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每日测量体温、体重,监测胎心、胎动变化有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孕早期、孕中期没有特殊问题的孕妇,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可以适当延长到医院检查间隔时间。

  5.一旦孕妇有发热、咳嗽、乏力等异常症状,需前往市卫健委指定的38家设置发热门诊的助产机构就诊,并按照要求进行隔离治疗。

  第三部分  健康技能

  一、正确佩戴口罩

  (一)口罩种类

  口罩有很多种,比如工业用、医用等。目前我们常见的口罩主要有4类:

  1.普通脱脂纱布口罩。

  2.一次性医用口罩。

  3.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中层有过滤作用;内层有吸湿作用。

  4.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执行美国n95、中国kn95、欧洲ffp2、日本ds2等标准,不仅满足对非油性颗粒物至少95%过滤效率要求,还具有阻隔血液或传染性体液喷溅的能力,更适合医务人员临床使用。

  (二)选择合适的口罩

  5.工作场所的工作者、户外工作者均应佩戴口罩。

  6.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封闭室内办公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可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7.普通门诊、病房的医护人员,密闭场所工作人员、经常与人接触职业如保安、快递等可佩带医用外科口罩。

  8.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人员、终末消毒人员、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等可佩带医用防护口罩。

  (三)正确佩戴口罩

  9.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

  (1)佩戴口罩时,深色面(正面)朝外,浅色面(反面)朝内,金属鼻夹朝上,佩戴前洗手。

  (2)将口罩折面完全展开,紧贴面部,依次覆盖鼻、口、下颌。若为系带式,口罩上方系带于头顶中部,下方系带于颈后。

  (3)将双手指尖沿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调整口罩,使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10.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

  (1)一手托口罩,有鼻夹一面超向外,鼻夹朝上,罩住鼻、口及下巴。

  (2)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3)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向内按压鼻夹,并向两侧边移动边按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4)做气密性检查。双手捂住口罩,快速呼气吸气,感受口罩周围是否漏气,口罩中间应略有鼓起或塌陷。若感到漏气则重新调整鼻夹及头带。

  (四)正确脱摘口罩

  11.不要用手接触口罩外表面(污染面)及口罩内表面。

  12.若为系带式和医用防护口罩(上下位置头带),则先解开下系带(摘下下头带),再解开上系带(摘下上头带)。动作轻柔防止产生气溶胶,手部碰触脑、颈后方系带摘下,摘下同时闭眼。

  13.摘掉口罩后立即进行手卫生。

  (五)戴口罩注意事项

  14.医用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使用。应每4小时更换一次,遇污染、潮湿时随时更换。若将口罩带入污染区,出污染区后应摘除后更换。

  15.为避免浪费,日常户外短暂活动归家后,若口罩使用时间不长且未被污染,可以悬挂晾干存放,下次继续使用。若遇污染或前往区域人员密集、时间较长,则需更换。

  16.健康人群使用口罩后可密封后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也可用喷壶兑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密封按照生活垃圾处理。病例和医务人员等佩戴的口罩应作为医疗废物按照相关流程规范处理。

  二、正确洗手

  1.洗手时机

  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护理儿童和老人前;准备食物前;接触过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电梯按钮、门把手、各种开关、快递等);接触过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后;咳嗽或打喷嚏用手遮掩后等情况,均需及时进行手卫生。

  2.洗手方法

  使用流动水及皂液/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清洗双手,揉搓至少20秒(采用快乐洗手法,可唱2遍生日快乐歌),然后用纸巾擦干或自然晾干。

  三、咳嗽和喷嚏礼仪

  1.咳嗽和打喷嚏时,应背对人,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尽量避免用双手遮掩口鼻、触及颜面部。

  2.咳嗽或打喷嚏后立即清洗双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消毒,揉搓至少20秒。若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或脏污应先用湿巾清洁双手后,再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清洁双手。

  3.日常说话放低分贝,避免唾液喷溅到周围环境和人员。

  四、测量体温

  1.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临床上经常以腋窝温度代表体温,正常人腋窝温度36.0~37.0℃(平均36.5℃)。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需在室温条件下,以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等设备进行体温监测,测量时可以选择被衣物覆盖的脖子或者手腕。

  2.推荐使用玻璃汞柱式体温计,以腋下测温为主。提前将温度计甩至36℃以下,将其放置于腋窝正下方夹紧,5分钟后拿出读取结果。若不能做到个人专用,则每次使用后用75%酒精擦拭表面,放于专用洁净器皿中干燥备用。

  五、科学就医

  1.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异常症状,发病前14天内有疫情高发地旅居史,或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或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来自疫情高发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或流行病学关联,应前往天津市卫健委指定的发热门诊隔离救治。

  2.就诊途中尽量乘坐私家车或步行,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可能。若确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则需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选择人员稀少的区域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3.随身携带备用一次性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干巾等,接触过公共区域物体表面应及时进行手卫生。排队时与他人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4.归家后及时更换衣物、规范洗手、清洗鼻腔和口腔。衣物可用70℃热水浸泡消毒半小时,再用洗涤剂清洗后晾晒。

  第四部分  用人单位防控措施

  一、加强防控管理

  1.坚持“管好企内,延伸企外”原则,把所有防控措施和安全生产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实现防疫情、保安全、促生产一体推进。

  2.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企业疫情防控方案,包括领导体系、责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管控、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内容。

  3.严格落实全员健康登记、体温监测、就餐管理、会议管理、工作场所卫生管理等制度。

  4.物资保障:设立企业测温点或临时隔离点,配备口罩、消毒液、红外体温枪或耳温测试仪等疫情防控用品。

  5.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工作,做好日常预防控制。一旦出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要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各项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

  1.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以宣传栏、宣传单、短信、微信、大屏提示等多种形式,向员工宣传并强化不聚会、不聚集、不聚餐。

  2.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树立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良好意识,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垃圾、乱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利用网络、视频、课件等途径开展手卫生、口罩佩戴等健康技能培训。

  3.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确保员工不熬夜、不过劳。合理安排工间操,可推行一些健身操等适量运动提升员工的身体素质。

  4.密切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有苗头问题,应及时安排单位医务人员或者当地心理干预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三、摸底排查

  1.要依据全国各省市的分区分级情况,对外地人员返津方式和路线、健康情况等进行评估,可采取包车、包机等方式帮助外地来津人员集体返津,严防市域外疫情输入风险,为全面复工复产提供有力保障。

  2.建立主动健康申报制度,返岗返工人员返津前需填写健康申报表,了解全体职工休假期间外出情况、与病人接触情况等流行病学史及本人与同住人员身体健康状况。

  3.对有高风险地区的旅行或居住史人员严格实施14天居家隔离管理,对有中风险地区的旅行或居住史人员严格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人员要督促做好自我医学观察。

  4.14天内无流行病学史、无相关症状的返岗返工人员可安排工作。如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要就地隔离,用救护车送当地发热门诊就诊排查。

  5.鼓励员工向单位报告内部可能存在的重点观察者、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单位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四、体温监测

  1.测温点设置:可在单位门口、医务室、单位宿舍等点位设立测温点,对首次返回单位和集体宿舍的职工,进行体温测量:

  (1)进入工作场所:疫情期间每日上午上班前,中午上班前各测量体温一次,在员工进入工作场所时对全员测量体温并进行健康询问,凡有发热及咳嗽等症状的,应阻止其进入工作场所,并向本单位防控工作组报告。

  (2)集体宿舍:入住集体宿舍的员工,应每日进行2次体温检测。

  (3)测温人员应确保自身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在测量过程中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对使用的红外体温枪、耳温测试仪等进行温度修正。

  五、日常管理

  1.减少员工对外接触和员工间相互接触

  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换气,空气流通好的环境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可持续打开门窗通风。可根据企事业单位的特点、与外界人员接触频度和风险划分风险等级。尽量减少员工对外接触,减少非必须的出差、出行等。对员工实行模块化管理,即按照工种或区域分为多个子模块,模块中的员工从生产、住宿、就餐与其他模块不交叉。同时减少同一工种员工之间相互接触,工作期间不串岗,不扎堆聊天,有事通过手机沟通。

  2.加强外来人员管理

  外来人员需进行体温检测,同时询问来源地、单位及病例接触情况:对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严格居家或集中隔离14天并对其进行每天两次的健康随访,隔离期满后未出现可疑症状方可进入工作区;对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要严格实施14天居家医学观察,无可疑症状情况下可安排进入工作区;对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的人员,无可疑症状和无病例接触史等风险可直接上岗进入工作区,同时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和返津人员医学观察。对没有佩戴口罩的外来人员,禁止其进入工作区,有条件的单位可安排统一发放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口罩。办公区设立统一接待室接待外来人员,车间外来人员,由本单位人员陪同,不允许随意走动。外来人员原则不允许在厂区内就餐,如须在厂区用餐,采用餐盒打包到接待室单独用餐。

  3.加强会议管理

  近期要暂停取消或推迟减少会议和活动,切实用好视频会议和网络办公。如必须开会,参会人员需戴好口罩,相互保持1米以上距离,要开小会开短会,会议期间开窗通风。

  4.加强集体宿舍管理

  单位有集体宿舍的,要加强管理,减少员工外出,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对在外租住的员工,也要加强对员工及其家庭开展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的教育,减少员工与社会人员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5.食堂安全管理

  (1)对每一位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穿戴口罩工作服工作帽,确保具备掌握基础防护技能;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鼻塞、鼻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工并及时就诊,杜绝带病上岗。

  (2)禁止采购、饲养、宰杀活禽、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对肉及肉制品、蔬菜等做好索证索票工作,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

  (3)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环境整洁、确保食材不受污染。在就餐场所、卫生间出入口处配备人员洗手消毒设施及清洗消毒指引。食品加工制作和用餐前后均应洗手消毒。从业人员上岗应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换,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人员还应戴一次性手套,并尽量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交叉感染。

  (4)生、熟食应分开存储和加工,加工流程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供应的食品应烧熟煮透,确保熟制食品的中心温度不低于70℃。疫情防控期间,提倡不供应冷食类、生食类等高风险食品。

  (5)餐具、饮具等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可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

  (6)加强水质卫生管理,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

  (7)按照“非必须,不集中”原则,减少员工集中就餐产生的交叉污染风险,员工如在食堂用餐,应固定座位、固定时间,排队取餐时应做好佩戴口罩等有效防护,间隔1米以上距离;就餐时尽量单人单桌,且朝一个方向就坐,保持1.2米以上距离,有条件的要安装防护隔断。设专人分餐的,分餐人员应严格洗手消毒并佩戴口罩及一次性手套;员工自行取餐的,取餐前严格洗手消毒,员工应佩戴口罩,取餐时避免交谈。鼓励制作方便易取的套餐,方便即取即走,减少人员等餐排队的时间。

  (8)落实食品留样制度。对每餐次每类食品的留样量不少于125g,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六、临时隔离点设置

  1.临时隔离留观点(楼)应相对独立,且通风良好。最少设置两通道,一个清洁通道、一个污染通道,两通道不能交叉。房间数应可满足单位临时隔离人数要求,每间房配有独立卫生间。楼道和房间内不要铺地毯。

  2.隔离观察人员原则上不得出房间,禁止人员探视。可由专人负责其饮食配送、垃圾收集转运、体温测量、指导预防性消毒等工作。与其接触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保持1米以上距离,双方均需佩戴口罩,且尽量缩短接触时间。

  3.应为隔离观察人员提供必要的卫生用品如口罩、温度计、消毒片、喷壶、免洗手消毒剂、加盖垃圾桶及垃圾袋等,及个人生活用品,如脸盆、毛巾、刷牙杯等个人洗漱用品、卫生纸、抹布墩布等。

  4.隔离观察人员在医学观察期间,每日早晚由专人为其进行体温测量并记录,询问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异常症状需按规定流程隔离救治。

  5.由消毒专业人员指导其对自己居住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公共区域消毒由消毒专业人员完成,需做好防护。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每日由消毒人员统一收集,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按照生活垃圾转运清理。

  七、通风与消毒

  (一)通风

  1.作业场所内应当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

  2.安装有机械通风设施或使用空调的工作场所,考虑加强机械通风量或空调新风量,提高工作场所的新风量。

  (1)新风空调系统、已关闭回风阀的全空气系统和排风系统,可在开工前1天或3天开始适当投入运行,提前进行通风换气。

  (2)上班前1小时,提前开启建筑内的各个通风系统,下班后通风系统延时运行1—2小时。

  (3)厕所、污物间等的排风系统,应全部投入运行。

  (4)地下车库的通风系统,应按照设计要求正常投入运行。

  (5)生活水箱间、管道直饮水处理间等加强通风。

  (二)空调使用和消毒

  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使用

  建议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停用集中空调。

  符合下列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方可继续运行:(1)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的;(2)装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并保证该装置有效运行的;(3)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系统,能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的。

  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建议运行,并依照空调原理、实际卫生情况,在清洗消毒后采取继续停用、部分运行或其它通风方式等措施。

  注意,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采用全新风模式运行,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人均新风量应≥30m3/h,关闭回风系统。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调时应关闭回风通道。空调开启时也需要不定时的开窗通风,增加换气量。

  4.消毒

  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包括: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

  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置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及时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按照相关要求对公共场所及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

  (1)风管消毒方法:风管应先清洗,后消毒。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金属管壁首选季铵盐类消毒剂,非金属管壁首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2)部件消毒方法:

  ①冷却水消毒:冷却水宜采用物理或化学持续消毒方法。当采用化学消毒时首选含氯消毒剂,将消毒剂加入冷却水中,对冷却水和冷却塔同时进行消毒。

  ②过滤网、过滤器、冷凝水盘消毒:过滤网、过滤器、冷凝水盘应先清洗,后消毒,采用浸泡消毒方法,部件过大不易浸泡时可采用擦拭或喷雾消毒方法,重复使用的部件首选季铵类消毒剂,不再重复使用的部件首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③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消毒:首选季铵盐类消毒剂,应先清洗,后消毒,采用擦拭或喷雾消毒方法。

  ④冷凝水消毒:在冷凝水中加入消毒剂作用一定时间后排放,首选含氯消毒剂。5.分体式空调

  空调回风口过滤网采用消毒剂浸泡和清洗为主,回风口滤网一周内清洗消毒一次。

  (三)预防性消毒

  6.消毒剂选用: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小面积物体表面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注意使用时远离火源。

  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使用橡胶手套等),配制时使用常温水,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物品造成损坏。

  7.室内空气

  (1)加强通风换气:适当延长开窗通风时间和频次,注意通风应门窗同时打开形成对流。若自然通风不良,可辅助机械通风,或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或采用紫外线灯照射。需注意紫外线灯需在无人情况下开启,每次作用30分钟—1小时。

  (2)原则上不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可用1.5%过氧化氢溶液或500mg/l含氯消毒液对人流量较大的电梯间和卫生间进行1—2次气溶胶喷雾消毒。

  8.地面、墙壁和物体表面

  若地面、墙壁未被污染则不必进行消毒处理。

  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的操作位、控制室等重点岗位,以及办公室设备、门把手、电梯、卫生间、食堂、班车、公务用车、桌椅、工作台等公共部位的物品表面可用1.5%过氧化氢溶液或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由专人负责进行定期擦拭消毒,每日2次;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拖把湿式拖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拖净。视情况再次使用清水擦拭,每日1—2次。

  9.衣服、被褥等纺织品

  主要指集体宿舍内衣服被褥等纺织用品。床上用品应每周清洗更换,无法清洗的纺织用品可在阳光下晾晒,持续4小时。可选择70℃水温浸泡半小时,注意水温需持续达到70℃以上。

  10.餐饮具

  个人餐饮具应专人专用,用后及时清洗去油,可使用专用消毒碗柜进行消毒,或用开水或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半小时,然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一次性餐饮具应统一收集后喷洒1000mg/l含氯消毒剂,当做生活垃圾处理。

  11.卫生洁具

  (1)个人用品:应个人专用,每次使用后清水清洗晾干备用;毛巾、漱口杯等可用开水或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消毒,每周1—2次。含氯消毒剂浸泡后需清水冲洗干净。

  (2)盥洗池、便器等:选择人流较少时进行,可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1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厕所、卫生间使用的抹布和拖把应分室分区专用,用以上浓度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清洗后悬挂晾干备用。

  12.生活垃圾

  单位内或集体宿舍设置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每日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堆放的垃圾和垃圾桶内部进行喷洒消毒,后续按照生活垃圾处置。

  13.手卫生

  单位和集体宿舍应配备充足可使用的水龙头、肥皂或皂液、擦手纸巾等供工作或休息人员清洁双手,可在冬天增设温水设施以提高洗手依从性。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时机。用流动水加皂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要求至少揉搓20秒,若无条件可配置70%—75%的酒精搓手液或含醇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14.电梯间消毒:

  ①消毒物品准备:选择有效氯浓度为250mg/l以上的含氯消毒液、1000—2000mg/l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或者含75%酒精、过氧化氢或复合季铵盐的消毒湿巾。

  ②消毒过程:

  电梯消毒前,须在电梯外侧放置提醒牌,避免他人进入。

  电梯四壁消毒:如果是选用喷洒消毒,可以先配置好上述浓度的消毒液,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注意喷洒过程需要带上护目镜保护眼睛。如果没有护目镜,可以使用其他眼部保护装备。

  电梯按钮消毒:电梯按钮不可直接喷洒含氯消毒液,以防消毒液渗入按钮缝隙,可以使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电梯地面消毒:最后对电梯地面消毒液喷洒。

  消毒完成后,恢复电梯正常运行,注意打开电梯通风风扇,无通风设备的应加装通风设备。

  ③消毒频次: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建议上班前和下班后各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

  ④注意事项:如果电梯四壁和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一定要等待30分钟后,用清水擦去残留的消毒液,使用复合季铵盐消毒剂则不需要清水处理。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零二零年二月

  新闻链接:
网站地图